菲爾茲獎(Fields Medal),是根據(jù)加拿大數(shù)學家約翰·查爾斯·菲爾茲(John Charles Fields)要求而設立的國際性數(shù)學獎項,并于1936年首次頒發(fā)。
菲爾茲獎頒獎儀式在由國際數(shù)學聯(lián)合會主辦的國際數(shù)學家大會上舉行,每四年頒獎一次,每次頒給二至四名有卓越貢獻的年輕數(shù)學家,獲獎人將會獲得1.5萬加拿大元獎金和金質(zhì)獎章一枚,其中,菲爾茲獎獲得者的年齡必須要在該年元旦前未滿四十歲。
因諾貝爾獎未設置數(shù)學獎,菲爾茲獎常被視為數(shù)學界的諾貝爾獎。
丘成桐
丘成桐(Shing-Tung Yau),美籍華人,原籍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1949年出生于廣東汕頭,是首位菲爾茲獎華人得主、國際知名數(shù)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丘成桐證明了卡拉比猜想、正質(zhì)量猜想等,是幾何分析學科的奠基人,以其名字命名的卡拉比-丘流形,是物理學中弦理論的基本概念,對微分幾何和數(shù)學物理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點擊查看更多人物簡介 >>】
陶哲軒
陶哲軒(Terence Chi-Shen Tao),1975年出生于澳大利亞阿德萊德,華裔數(shù)學家、英國皇家學會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陶哲軒是調(diào)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組合數(shù)學、解析數(shù)論、代數(shù)數(shù)論等數(shù)學研究領域里的大師級數(shù)學家,并于2015年宣布證明了保羅·埃爾德什在1932年提出的埃爾德什差異問題的存在,該問題是困擾學術界80多年的問題。 【點擊查看更多人物簡介 >>】
1998年,由于安德魯·懷爾斯超過了菲爾茲獎40歲的年齡限制,菲爾茲獎委員會主席尤里·馬寧為其頒發(fā)了第一個菲爾茲獎銀獎,以表揚他證明費馬大定理。安德魯·懷爾斯(Andrew Wiles),英國著名數(shù)學家,1994年證明了數(shù)論中歷史悠久的“費馬大定理”,并由此獲得了2016年的阿貝爾獎。【點擊查看更多人物簡介 >>】
時間 | 獲獎人 | 國籍 | 獲獎成就 |
1936 | 阿爾斯·阿爾福斯(Ahlfors,Lars Valerian) | 美國(芬蘭裔) | 鄧若瓦猜想覆蓋理論 |
杰西·道格拉斯(Douglas,Jesse) | 美國 | 普拉托極小曲面問題、變分問題的反問題 | |
1950 | 坎布里奇羅朗·施瓦爾茲(Schwartz,Laurent) | 法國 | 廣義函數(shù)論 |
阿特爾·賽爾伯格(Selberg,Atle) | 美國(挪威裔) | 素數(shù)定理的初等證明、調(diào)和分析等 | |
1954 | 小平邦彥(Kodaira,Kunihiko) | 日本 | 推廣黎曼-羅赫定理、小平邦彥消解定理 |
讓-皮埃爾·塞爾(Serre,Jean-Pierre) | 法國 | 一般纖空間概念、同倫的局部化方法、同倫論的一些重要結果 | |
1958 | 克勞斯·費里德里?!ち_斯(Roth,Klaus Friedrich) | 英國(德裔) | 代數(shù)數(shù)有理逼近的瑟厄-西格爾-羅斯定理 |
雷內(nèi)·托姆(Thom,René) | 法國 | 拓撲學配邊理論、奇點理論、拓撲流形理論 | |
1962 | 拉爾斯·荷曼德爾(Hormander Lars) | 瑞典 | 線性偏微分算子理論、偽微分算子理論 |
約翰·米爾諾(Milnor,John Willard) | 美國 | 7維球面的微分結構、否定龐加萊主猜想、代數(shù)k理論 | |
1966 | 邁克爾·法蘭西斯·阿提雅(Atiyah,Michael Francis) | 英國 | 阿提雅-辛格指標定理、拓撲k理論 |
鮑爾·約瑟夫·科恩(Cohen,Paul Joseph) | 美國 | 力迫法、連續(xù)統(tǒng)假設與zf系統(tǒng)的獨立性 | |
亞力山大·格羅登迪克(Grothendieck,Alexandre) | 法國 | 代數(shù)幾何體系、泛函分析中的核空間張量積 | |
斯蒂芬·斯梅爾(Smale,Stephen) | 美國 | 廣義龐加萊猜想、微分動力系統(tǒng)理論 | |
1970 | 尼斯阿蘭·貝克(Baker,Alan) | 英國 | 數(shù)論中的一些問題、二次域的類數(shù)問題 |
廣中平祐(Hironaka,Heisuke) | 日本 | 代數(shù)簇的奇點消解問題 | |
謝爾蓋·彼得洛維奇·諾維科夫(Новиков,Сергей петрович) | 前蘇聯(lián) | 微分拓撲學配邊理論、微分流形理論龐特里雅金示性類的拓撲不變性 | |
約翰·格里格·湯普遜(Thompson,John Griggs) | 美國 | 有限單群的伯恩德賽猜想和弗洛貝紐斯猜想 | |
1974 | 大衛(wèi)·布賴恩特曼福德(Mumford,David Bryart) | 美國(英裔) | 代數(shù)幾何學參模理論、代數(shù)曲面的分類 |
恩里科·龐比里(Bombieri,Enrico) | 意大利 | 有限單群分類問題、哥德巴赫猜想的(1,3)命題 | |
1978 | 查里斯·費弗曼(Fefferman,Charles) | 美國 | 奇異積分算子、偏微分方程 |
皮埃爾·德林(Deligne,Pierre) | 比利時 | 代數(shù)幾何中的部分韋伊猜想 | |
丹尼爾·奎倫(Quillen,Daniel G.) | 美國 | 代數(shù)k理論的亞當斯猜想、塞爾猜想 | |
格·阿·瑪古利斯(Маргулис,Г.А.) | 前蘇聯(lián) | 關于李群的離散子群的塞爾伯格猜想 | |
1982 | 阿蘭·孔耐(Alan Connes) | 法國 | 算子代數(shù)、代數(shù)分類問題 |
威廉·瑟斯頓(William Thurston) | 美國 | 3維流形的葉狀結構及其分類 | |
丘成桐(Shing-Tung Yau) | 美國(華裔) | 卡拉比猜想、正質(zhì)量猜想 | |
1986 | 法爾廷斯(G.Faltings) | 德國 | 莫德爾猜想 |
唐納森(S.Donaldson) | 英國 | 4維流形的拓撲學 | |
弗里德曼(M.Freedman) | 美國 | 4維流形的龐加萊猜想 | |
1990 | 德里費爾德(V.Drinfel’d) | 前蘇聯(lián) | 模理論與量子群有關的hopf代數(shù) |
瓊斯(Vaughan Jones) | 新西蘭 | 扭結理論 | |
森重文(Shigffumi Mori) | 日本 | 3維代數(shù)簇的分類 | |
愛德華·威滕(Edward Witten) | 美國 | 弦理論、對超弦理論作了統(tǒng)一的數(shù)學處理 | |
1994 | 布爾蓋恩(Jean Bourgain) | 比利時 | 無限維的偏微分方程 |
利翁(P.L.Lions) | 法國 | 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玻爾茲曼方程 | |
約克茲(J.C.Yoccoz) | 法國 | 一般復動力系統(tǒng)的性狀和分類 | |
葉菲姆·澤爾曼諾夫(E.Zelmanov) | 俄羅斯 | 群論的弱伯恩賽得猜想 | |
1998 | 博切爾茲(R.E.Borcherds) | 英國 | 魔群月光猜想、卡茨-穆迪代數(shù) |
高爾斯(W.T.Gowers) | 英國 | 巴拿赫空間理超平面猜想 | |
孔采維奇(M.Kontsvich) | 俄羅斯 | 線理扭結分類猜想 | |
麥克馬蘭(C.T.Mcmullen) | 美國 | 混沌理復動力系統(tǒng)的主猜想 | |
安德魯·懷爾斯(Andrew Wiles) | 英國 | 費馬猜想 | |
2002 | 洛朗·拉佛閣 | 法國 | 證明了與函數(shù)域相應的整體朗蘭茲綱領,從而在數(shù)論與分析兩大領域之間建立了新的聯(lián)系 |
符拉基米爾·弗沃特斯基 | 俄羅斯 | 發(fā)展了新的代數(shù)簇上同調(diào)理論而獲獎,這一理論有助于數(shù)論與幾何的統(tǒng)一,并幫助解決了幾十年懸而未決的米爾諾猜想 | |
2006 | 安德烈·奧昆科夫 | 美國(俄裔) | 在聯(lián)系概率論、代數(shù)表示論和代數(shù)幾何學方面的貢獻 |
格里戈里·佩雷爾曼(Grigori Perelman) | 俄羅斯 | 在幾何學以及對瑞奇流中的分析和幾何結構的革命化見識 | |
陶哲軒(Terence Tao) | 澳大利亞(華裔) | 對偏微分方程、組合數(shù)學、調(diào)和分析和堆壘數(shù)論方面的貢獻 | |
溫德林·沃納(Wendelin Werner) | 法國(德裔) | 對發(fā)展隨機共形映射、布朗運動二維空間的幾何學以及共形場理論的貢獻 | |
2010 | 吳寶珠(Bao Chau Ngo) | 法國(越南裔) | 證明了朗蘭茲綱領中的自守形式理論的基本引理 |
埃隆·林登施特勞斯(Elon Lindenstrauss) | 以色列 | 遍歷理論的測度剛性及其在數(shù)論中的應用 | |
斯坦尼斯拉夫·斯米爾諾夫(Stanislav Smirnov) | 俄羅斯 | 證明了統(tǒng)計物理中平面伊辛模型和滲流的共形不變量 | |
賽德里克·維拉尼(Cédric Villani) | 法國 | 證明了玻爾茲曼方程的非線性阻尼以及收斂于平衡態(tài) | |
2014 | 阿圖爾·阿維拉(Artur Avila) | 法國(巴西裔) | 因利用強有力的重整化思想作為統(tǒng)一原理對動力系統(tǒng)理論的深刻貢獻改變了該領域的面貌 |
曼紐爾·巴爾加瓦(Manjul Bhargava) | 美國/加拿大(印度裔) | 在數(shù)的幾何領域發(fā)展了強有力的新方法, 并利用這些方法計算小秩的環(huán)數(shù)和估計橢圓曲線平均秩的界 | |
馬丁·海爾(Martin Hairer) | 奧地利 | 對隨機偏微分方程理論作出了特別地突出貢獻,為這類方程的正則性結構創(chuàng)造了理論 | |
瑪利亞姆·米爾扎哈尼(Maryam Mirzakhani) | 美國(伊朗裔) | 對黎曼曲面及其??臻g的動力學和幾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 |
2018 | 皮特·舒爾茲 | 德國 | 通過引入擬完備空間把算術代數(shù)幾何轉(zhuǎn)換到p進域上,并應用于伽羅瓦表示,以及開發(fā)新的上同調(diào)理論 |
考切爾·比爾卡爾 | 伊朗 | 證明了法諾代數(shù)簇的有界性以及對極小模型理論的貢獻 | |
阿萊西奧·菲加利 | 意大利 | 為最優(yōu)運輸理論及其在偏微分方程,度量幾何和概率中的應用做出貢獻 | |
阿克薩伊·文卡特什 | 澳大利亞(印度裔) | 綜合分析數(shù)論,齊次動力系統(tǒng),拓撲學和表示理論,解決了算術對象分布等方面長期存在的問題 | |
2022 | 許埈珥 | 美國 (韓國裔) | 將霍奇理論的思想引入組合學,證明了幾何格的Dowling-Wilson猜想,證明了擬陣的Heron-Rota-Welsh猜想,發(fā)展了洛倫茲多項式,以及證明了強梅森猜想 |
瑪麗娜·維亞佐夫斯卡 | 烏克蘭 (瑞士) | 證明E8格在8維中提供了相同球體的最密集堆積法,并對傅立葉分析中的相關極值問題和插值問題作出了進一步的貢獻 | |
雨果·迪米尼-科潘 | 法國 | 解決了統(tǒng)計物理學中相變概率理論中長期存在的問題,尤其是在三維和四維方面 | |
詹姆斯·梅納德 | 英國 | 對解析數(shù)論的貢獻,在理解素數(shù)的結構和丟番圖近似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 |
有“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之稱的圖靈獎,是計算機領域最負盛名、最崇高的一個獎項,獎勵對計算機...
普利茲克獎,是1979年由杰伊·普利茲克和妻子辛蒂發(fā)起,凱悅基金會所贊助的針對建筑師頒布的...
諾貝爾獎(The Nobel Prize)是以瑞典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發(fā)明人阿爾弗雷德...
有這么一群人,他們?yōu)樯鐣萍嫉陌l(fā)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為日新月異的高科技帶來新鮮的活力,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