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是什么
青瓷是中國陶瓷燒制工藝的珍品,是一種表面施有青色釉的瓷器。青瓷色調的形成,主要是胎釉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鐵,在還原焰氣氛中焙燒所致。但有些青瓷因含鐵不純,還原氣氛不充足,色調便呈現黃色或黃褐色。青瓷以瓷質細膩、線條明快流暢、造型端莊渾樸、色澤純潔而斑斕著稱于世。
青瓷出現在哪個朝代
中國勞動人民制作瓷器的歷史悠久,品種繁多。早在商周時期就出現了原始青瓷,歷經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發(fā)展,到東漢有了重大突破。三國兩晉南北朝后,南方和北方所燒青瓷開始各具特色。南方青瓷,一般胎質堅硬細膩,呈淡灰色,釉色晶瑩純凈,常用類冰似玉來形容。北方青瓷胎體厚重,玻璃質感強,流動性大,釉面有細密的開片,釉色青中泛黃。“青瓷”一名最早見于《百寶總珍集》(南宋無名氏撰),書中專有青瓷一項。
青瓷發(fā)展歷史
1、商代
青瓷起源于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代,原始青瓷器物造型不甚規(guī)整,胎體厚薄不均,器表釉層不均勻,釉層較薄,釉色不穩(wěn)定。
2、東漢時期
東漢時期是青瓷發(fā)展的成熟階段,此時的青瓷胎質致密堅硬,胎色為灰白色或者淡青灰色,釉色為青綠色或者青黃色,釉面勻凈自然,胎釉結合緊密,瓷化程度高,敲擊聲音清脆。
3、三國兩晉南北朝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南方和北方所燒青瓷各具特色。南方青瓷胎質堅硬細膩,呈淡灰色,釉色晶瑩純凈,常用類冰似玉來形容。北方青瓷胎體厚重,玻璃質感強,流動性大,釉面有細密的開片,釉色青中泛黃。
4、隋朝
隋朝時期,各窯廠生產的瓷器以青瓷為主,胎質堅硬,胎體較厚,釉色多為青綠色、青黃色和黃褐色,施釉不到底,垂流現象比較明顯,但是具有很強的玻璃質感。
5、唐
唐代仍然把青瓷放在主要的地位,該時期器形更加豐富,并且涌現出了許多知名的瓷窯,如岳州窯、長沙窯、洪州窯、潮安窯等,其中以長沙窯和越窯生產的瓷器最為出色。
6、宋、遼、金、西夏
宋朝青瓷中知名度最高的莫過于汝窯、官窯、耀州窯、龍泉窯、越窯等。遼、金、西夏是與宋朝并立的三個民族政權,這些地區(qū)所生產的瓷器除了具有本民族特點之外,還深受當時唐宋時期青瓷窯的影響。
7、明、清
明代后期至清初,由于封建統(tǒng)治者對龍泉窯課以重稅,以及受到景德鎮(zhèn)瓷業(yè)興起的沖擊,龍泉窯場不斷倒閉,工匠逐漸向外地流散,龍泉窯走向衰落,至清中晚期窯場銳減,終于結束了青瓷幾千年的燒瓷歷史。
青瓷釉色分類
1、冬青釉
據史書記載冬青釉為北宋時東窯所燒,故稱之為東青釉或冬青釉、冬青。冬青釉釉色特點是釉面平潤、色澤穩(wěn)定,以豆青色為主要色調。
2、梅子青釉
龍泉青瓷的一種釉色,創(chuàng)燒于南宋時期。其釉面一般較厚,玻璃化程度高、光澤強、略透明、釉色濃翠瑩潤,恰似青梅色澤,故名梅子青。
3、粉青釉
青釉中派生的一種釉色,呈粉潤的青綠色,如半透明的青玉,為南宋龍泉窯創(chuàng)燒是石灰堿釉的一種。
4、豆青釉
青釉中派生出的一種釉色,是宋代龍泉窯青瓷的釉色之一。明以前微近黃色,至清代純近綠色。其色澤青中泛黃、光澤比粉青釉、梅子青釉弱。
5、天青釉
指宋代河南汝窯燒制御用青瓷的一種釉色,又名雨過天青,是一種幽淡雋永的高溫藍色釉,我國古代陶書描寫的青如天,明如鏡,正是這種釉色特點的形容。
青瓷的代表名窯
1、越窯:始于東漢,為唐、五代時最著名的青瓷窯場,也稱“秘色窯”。因在越州境內(今浙江慈溪上林湖濱湖地區(qū))而得名,所燒青瓷代表了當時青瓷的最高水平。
2、龍泉窯:創(chuàng)于三國兩晉,結束于清代,生產瓷器的歷史長達1600多年,是中國制瓷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瓷窯系,產品暢銷于亞洲、非洲、歐洲的許多國家和地區(qū),影響十分深遠,青瓷代表釉色有梅子青、粉青。
3、官窯:主要燒制青瓷,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綠三種顏色最為流行。官瓷胎體較厚,天青色釉略帶粉紅顏色,釉面開大紋片。北宋官窯瓷器傳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貴。
4、汝窯:宋五大名窯之一,因產于汝州而得名,在中國陶瓷史上素有“汝窯為魁”之稱。汝窯青瓷特點為素面開片,以瑪瑙粉入釉,代表釉色為天青色。
5、耀州窯:耀州窯是中國傳統(tǒng)制瓷工藝中的珍品,宋代六大窯系為我國“宋代六大窯系”中的一個窯系。耀州窯是北方青瓷的代表,宋、金時期以燒制青瓷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