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山綠茶產(chǎn)自哪里
天山綠茶產(chǎn)于福建省屏南、寧德、古田三縣交界的屏南黛溪鄉(xiāng),除天湖山外,仙峰山、大坪山等山脈亦有種植與生產(chǎn)。天山綠茶的花色品名繁多,按采制季節(jié)分為雷鳴、明前、清明、谷雨等;按形狀分為雀舌、鳳眉、鳳眼、珍眉、秀目等。
天山茶區(qū)依山面海,氣候溫暖濕潤,丘陵山地多,土壤深厚肥沃。天山主峰七座,海拔都在1500米以上,山上終年云霧彌漫,空氣濕度大,溫度低,漫射光多,日夜溫差大,有利于光合作用產(chǎn)物的形成和積累,年均氣溫15℃左右,年降雨量1900毫米左右,土壤肥沃濕潤,樹壯芽肥。茶園多辟于巖上、溪邊或山坡谷地。土壤以砂質(zhì)壤土為主,腐殖物較多,有利于茶樹生長。是適制天山綠茶的理想原料。
二、天山綠茶是如何加工的
天山綠茶的加工分為傳統(tǒng)加工和機械加工,具體如下:
1、傳統(tǒng)工藝
天山綠茶傳統(tǒng)制法工序是:鮮葉攤涼、殺青、揉捻、烘焙。
2、機械加工
天山綠茶機械化生產(chǎn),加工工藝有涼青、殺青、揉捻、烘干(毛火和足火)四道工序。
1、殺青掌握“高溫、控?zé)?、少量、短時”的方法。筒溫240~260℃,電熱控制,前高后低。起鍋攤涼散熱后再行揉捻。
2、揉捻時采用“小機、適量、輕壓、短揉”的技術(shù)措施,達到條索緊結(jié)、色澤翠綠、香味清鮮的目的。
3、烘干毛火掌握“薄攤、高溫、快烘”的原則。足火掌握低溫慢烘,達到干度內(nèi)外均勻一致,香高而鮮爽的目的。毛火烘溫115℃左右,含水量15~20%。足火烘濕90~95℃,含水量6%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