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劇是什么
詩劇,對白為詩的戲劇,是指用詩體寫成的劇本。先秦時代楚國屈原的《九歌》,是中國最早的詩劇雛形。有的雖具有戲劇的形式,但只供閱讀,不適合劇場演出,它在與史詩、抒情詩并稱時,也稱“劇詩”。
詩劇的藝術特征
詩劇除了舞臺提示采用散文形式外,人物臺詞全部運用詩的句式,因而人物臺詞富于詩意和強烈的抒情性,具有豐富的內(nèi)涵,能給讀者廣闊的藝術再創(chuàng)造空間。詩劇的創(chuàng)作,不僅要求語言凝練、含蓄、流暢,講究韻律和節(jié)奏,還要符合戲劇舞臺性的特點。
詩劇,也可直譯為書案劇,意為只供閱讀而不適合演出的戲劇,其中場景和對話都是用詩寫成,甚至一些幕前幕后的介紹都是詩意的語言。“詩劇”是用現(xiàn)代的理念把音、音劇作為獨立的元素有機兼容,進行重新構架,突破了過去諸多劇種的框架,給體現(xiàn)主題較大的空間,給作品結構更大的自由度,它以詩為主線,敘述了一個詳細的劇情,既可以展示宏大的場面,又可以刻畫細節(jié),在輕快的臺詞中展示歌句的內(nèi)容,而不使人感到倉促和單調(diào)。
詩劇的發(fā)展
十八、十九世紀英國的這類詩劇比較繁榮,一些嚴肅的詩人也受到刺激,或者力圖寫一些更有詩歌抒價值的舞臺劇,或者通過模仿古希臘悲劇的杰作,以保持文學傳統(tǒng)的純粹精神而進行詩劇的創(chuàng)作。他們當時并沒有考慮詩劇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今后去向,創(chuàng)作所獲得的愉悅就是意圖。
查爾斯·蘭姆曾稱莎士比亞的所有悲劇都應視為詩劇。因為這些劇一旦上演,不可避免地大大降低了它們的文學價值。除莎士比亞外,著名的詩劇作品有彌爾頓的《力士參孫》、雪萊的《欽契一家》、布朗寧的《皮帕走過了》、拜倫的《曼費瑞德》等。英語文學中的這些詩劇作品像一塊塊豐碑,為后人樹立榜樣、帶來啟迪。德國偉大詩人歌德的《浮士德》更是詩劇中的太陽,后輩不能不仰視他的光輝。《浮士德》無論從其深邃的思想、豐富的內(nèi)涵,還是出色的詩劇表現(xiàn)技巧都堪稱這一形式的集大成者。
詩劇與文學史同脈,以上的列舉及古典范疇,其作品的形式特點還以“劇”為限制,沒有脫離舞臺這一特殊場景。因此,這些詩劇文本中,人物、故事情節(jié)、對話語言等,還帶有很重的舞臺的痕跡。甚至“幕”、“場”都按舞臺的要求設計,有些詩劇可以直接演出。僅管詩劇從某種意義上看可稱為長詩或者長篇敘事詩,但詩歌的語言還是要借舞臺空間作美麗的飛翔。
現(xiàn)代詩歌從艾略特開始發(fā)軔,一切都與古典和傳統(tǒng)相悖,詩劇也不例外?,F(xiàn)代詩劇徹底掙脫舞臺束縛,“幕”、“場”只是術語,而不能約束詩人的靈感和想象,敘事和情節(jié)也都被更直接揚清代替。所以現(xiàn)代詩劇與現(xiàn)代抒情長詩相交匯相融合,把表現(xiàn)和象征以及詩歌語言的審美功能充分發(fā)揮出來,達到詩意更完美的效果。如恩斯特·托勒的《群眾與人》、布羅茨基的《二十世紀的歷史》、還有梅特林克的《青鳥》也算上一部,這些只是我們所窺見的一斑而已,還有許多詩人探索風格強烈,運用多彩的現(xiàn)代派手法,使詩劇走向豐富,走向還遠,走向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