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簡介
佑寧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藏語全稱“郭隆彌勒洲”,簡稱“郭隆寺”。 位于縣城威遠鎮(zhèn)以東35公里的五十鄉(xiāng)寺灘村,距省會西寧65公里。始建于明朝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距今已有四百年的歷史。屬于宗教朝覲旅游景區(qū)。
佑寧寺寺主為第七世嘉色活佛,已轉世13世。原有20多位活佛,主要為章嘉、土觀、松布、卻藏、王佛等五大昂活佛和九小昂活佛,五大昂活佛在清代均受封為呼圖克圖,地位甚尊,在歷史上很有影響;五大昂活佛精通藏、漢、蒙、滿文和佛學典籍,著作頗多,聲譽卓著。該寺現(xiàn)藏有印度造釋迦牟尼佛像,挖掘出土的三位一體銅佛像和佑寧寺護法神天王神各一尊,寺后半山坡一世章嘉墳墓一處等,均屬稀世之寶。每年正月初二到正月十五舉行祈愿大法會。
佑寧寺曾歷經(jīng)三次大的災難,但現(xiàn)仍保持著“湟北諸寺之母”的地位,伴隨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前來朝覲,了解宗教文化的游客逐年增加,為了適應各界群眾的需求,在充分保護好佑
寧寺現(xiàn)有規(guī)模的基礎上,經(jīng)規(guī)劃建設以宏揚宗教文化為內容的佑寧寺高僧大德紀念館,佛學成果藝術陳列館。熱忱歡迎有識之士前來投資。修建歷代高僧大德紀念館、展覽館、修復維護現(xiàn)有殿堂,修建大門、停車場及相關配套的服務設施。
佑寧寺位于互助土族自治縣東南五十鄉(xiāng)境內,距西寧50公里,是青海較大的藏傳佛教寺院,號稱“湟水北岸諸寺之母”。該寺由三世達賴授記,四世達賴和四世班禪指派西藏第七世嘉色活佛在當?shù)赝痢⒚晒?、藏族頭人協(xié)助下,于明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修建,海拔2500多米,占地面積6公頃,有殿堂7座。因地處郭隆地區(qū),故又稱“郭隆寺”。清代康熙年間,寺院規(guī)模宏大,包括大小經(jīng)堂、僧舍等2000多個院落,寺僧達7700多人。設顯宗、時輪、密宗、醫(yī)明四個學院,成為青海湟水以北地區(qū)最大寺院,其屬寺達49個,故有“湟北諸寺之母”的美稱。佑寧寺依山傍水,環(huán)境幽靜,氣勢恢宏,寺與山層層疊疊,渾然一體。寺前一佛塔高聳入云,入寺便是大經(jīng)堂,沿山間小路拾級而上,便通向了山腰的各個殿堂,它們鑲嵌在陡峭的山崖上,造型奇特,蔚為壯觀。遠遠望去,蒼翠的松柏參天挺拔,郁郁蔥蔥,寺院點綴在山間,甚是美觀。山嶺、古樹、殿堂交相輝映,更增添了寺院的莊嚴、肅穆和恬靜的氣氛。佑寧寺建筑風格融土、藏、蒙古、漢族藝術為一體,可謂多種民族藝術的結晶。殿堂中的雕塑、繪畫作品藝術價值較高。沿著石階緩緩而上,猶如置身于云霧之中,有飄飄欲仙的感覺。歷史上佑寧寺學風濃厚,名僧輩出,享譽中外。該寺三世章嘉若貝多杰、三世土觀羅桑卻吉尼瑪、三世松巴益希班覺等都是非常有名的學者。由于名僧輩出,該寺聲譽極高,被土族人民奉為圣地。佑寧寺原有大小20多位活佛,其中土觀、章嘉、松布、卻藏、王佛等五大囊活佛,清代封為呼圖克圖。尤其章嘉活佛是青海駐京呼圖克圖首領,封為大國師,與達賴、班禪和哲布尊丹巴并稱為“黃教四圣”。佑寧寺在歷史上學經(jīng)風氣很濃,涌現(xiàn)出大批海內外有聲譽的高僧哲人,被宗教界公認為佛學研究勝地。尤其是第三世章嘉、土觀、松布學識淵博,著述頗豐,對藏傳佛教、歷史、醫(yī)學、藏學、歷算等渚多方面研究造詣極深,是我國佛教界、青海歷史上的名人。歷史上佑寧寺的影響曾一度超過了塔爾寺?!拔母铩焙平僦校@座名寺被焚為灰燼?,F(xiàn)對大小經(jīng)堂等建筑進行了修復,但其規(guī)模遠不及以往,至于文物幾乎蕩然無存。但因它在歷史上的巨大影響,國內外游人前往參觀者絡繹不絕。佑寧寺東北方向2公里處是天門寺。該寺因石峰和松柏遮掩下人們不易看到,當爬上陡坡過一石洞門,天門寺突然出現(xiàn)在眼前。據(jù)說是佑寧寺寺主嘉色活佛初建郭隆寺時,寺僧講修佛法的地方。這里石灰?guī)r造型地貌千奇百怪,流傳眾多有關佛教神話傳說故事,如寺前面矗立的18座小山峰,據(jù)說是嘉色活佛從西藏帶來的十八羅漢。佑寧寺周圍山體雄偉壯觀,林木茂密,山下河谷地帶,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居住著民風純樸的土族同胞,使宗教寺院、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與土鄉(xiāng)風情融為一體,是青海省內一處很有吸引力的旅游風景區(qū)。最佳旅游季節(jié):每年農(nóng)歷正月、四月、六月、臘月舉行四次較大規(guī)模的法會,屆時熱鬧非凡。
主要景點
小經(jīng)堂:是密宗學院,內有存經(jīng)108卷。經(jīng)堂內座床上供奉的佛像有:時輪金剛、釋迦牟尼、密宗金剛。
大經(jīng)堂:是顯宗學院,內有房屋86間,可以同時容納500余人誦經(jīng);供奉的佛像有:文殊菩薩、佛祖、宗喀巴、嘉色佛、章嘉佛、彌勒佛。
彌勒殿:位于大經(jīng)堂后面,殿內供奉的彌勒佛像居正中,兩側有四大天王和護法神像。
經(jīng)濟來源
據(jù)1954年的調查資料,佑寧寺共有400多僧侶,他們生活的主要來源是靠出租寺院所占有的土地。其中土地較多的五大昂的地租收入多,僧侶的生活享受也很高。無土地的小昂和194小家的生活水平較低。僧眾每年除了靠寺院所撥給的土地分得微薄的地租外,還需靠其本人的俗家供給或靠布施及自己從事其他勞動收入。如果他們的俗家非常貧窮,只靠寺院所得收入不足維持生活時,便要外出進行念經(jīng)活動。他們平時念一次經(jīng),可以由邀請的人家給二升麥子(約20斤)及二三斤饅頭。僧眾除念經(jīng)以外,其中還有一些以當裁縫、當鐵匠、當木匠,印經(jīng)、刻經(jīng)、抄經(jīng)的,或雕塑佛像、繪畫佛像,做酥油花等等勞動收入,作為生活困難的補助。
當時,佑寧寺各昂千除收入地租、房租外,還放高利貸,利率很大。一般是月利20分,并且是利上加利,這叫“黑驢打滾”,也就是頭一月里借10元,到二月要還12元,三月便得還14元4角,四月即得還16元8角8分。以此類推。
在地租方面:僧眾所占有地是每一石種子地(約合40畝,一畝地種2升半種子)要收5斗地租。一升種子地要收4兩清油,即每畝地要收10兩油。每畝地還要收10斤草。每石地的租戶還要給寺院砍柴兩天,不夠5斗的至少也得替寺院砍柴一天。每石地的租戶要給寺院送10袋土,作為上房泥之用。至于昂里的地租,一般是每一石種子地收5斗租,每畝地交油3斤。每一石地還要交豬肉七八十斤,租戶要替寺院砍柴兩天,另外再送饃若干。
佑寧寺的房產(chǎn)很多。寺院附近農(nóng)村的房屋有8/10是寺院的房產(chǎn),為種地的佃戶所居住。僧眾除了寺內居住房屋外,在各昂也擁有大量房產(chǎn),如大通縣城內,有3/4的房屋是佑寧寺松布昂的房屋,至解放初期,因該寺無人經(jīng)營大通縣城的那些房屋,所以只剩了很少的一部分。佑寧寺周圍房產(chǎn)中屬于土觀昂的約占3/10,其他各昂在有寺院土地之處都有不少房產(chǎn)。
佑寧寺過去占有大量土地。在互助縣境內,歸它所擁有的土地共計3.7萬多畝,其中土觀昂1.4萬多畝;眾僧約有1萬畝;章嘉昂約有5000畝;松布昂約有4000多畝;王昂約有七八百畝;卻藏昂約有1萬多畝;如登昂約有八九十畝;五十昂約有四五十畝;林家昂也有幾十畝。佑寧寺在以前除了擁有極多的土地、房屋和大量收入存款外,還有很多的牛羊。當時該寺在互助縣北山區(qū)就有放牧的成千頭牛,還在澤林鄉(xiāng)放牧有2000多只羊。在寺內一般喇嘛中也有自己飼養(yǎng)的兩三只到十幾只牛羊,這樣的人為數(shù)不少。凡屬于各大昂的牛羊均交由牧民放牧,每年按頭數(shù)定額收回羊毛或酥油。
建筑風格
佑寧寺的建筑風格融合了土族、藏族、蒙古族和漢族的藝術,寺中的雕塑與繪畫藝術的價值很高。再加上學風濃厚,三世章嘉·若貝多杰活佛,三世土觀·羅桑吉尼瑪活佛,三世松巴·益希班覺活佛都是著名的學者,可謂名僧輩出。了解了佑寧寺的滄桑歷史之后,就讓筆者帶座深山古寺去一探究竟吧。經(jīng)過數(shù)十公里崎嶇山路的顛跛,想必性急的您—定已經(jīng)有種急于朝拜圣地的沖動了吧。依山傍水的佑寧寺雖然經(jīng)歷了戰(zhàn)火的無情摧殘,但數(shù)百年的歲月已經(jīng)把當年的硝煙沖刷得一干二凈,寺院與山體層疊交錯,渾然一體。寺前的白塔在山間嫩黃的油菜花的襯托下顯得無比雄武,古樹、佛殿交相呼應,更顯寺院的威武莊嚴。這里最佳的旅游季下是每年的農(nóng)歷正月、四月、六月及臘月。因為屆時寺院將舉行較大規(guī)模的法會,熱鬧非凡。由于身處土族聚居的互助縣,這里的僧侶幾乎全部是土族,對于篤信喇嘛教的土族來說,到寺院”經(jīng)聽法是新年里一等一的大事。每年的正月初二,寺山將舉行為期十五天的祈愿法會。
節(jié)慶活動
到了正月十四,觀經(jīng)聽法進入高潮,屆時本寺僧侶和當?shù)孛癖妼⑴e行盛大的跳神活動,而這項活動的歷史則可以一直追溯到寺院開始重建的雍正九年松布三世活佛時期,當時活佛自西藏學成后歸來,把這項傳統(tǒng)技藝傳授給當?shù)厣酌癖?,一直延續(xù)至今。
交通信息
1、平安縣汽車站每天14:40,西寧汽車站每天10:50、17:00有發(fā)往佑寧寺的班車。
2、可從西寧包車前往,往返200元左右,可一同游覽互助縣的土族風情園、白馬寺,去北山森林公園需另外付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