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洞很有創(chuàng)意,進門松篁交翠,山徑幽深。主景有池有山,水石交融。山雖由人作,卻宛若天開。山崖上飾一龍頭,泉水由龍嘴瀉入池中,池中立石,上鐫“有龍則靈”,池邊巖石刻有“水不在深”,是一座疊理的水假山。池邊有亭有廊,可滿足游人“常倚曲欄貪看水”。鶴止亭、香雪亭依山傍水,錯落有致。池對面有庭院,植各種竹類植物,其中以方竹著稱。方竹是名貴的觀賞竹。池右假山有人工造就山洞,即“黃龍古洞”,洞內有石刻黃龍祖師像,即慧開和尚。沿山徑而上有云洞,洞壑寬敞,常有霧氣彌漫,故稱“臥云洞”。
黃龍洞景點開發(fā)頗有新意,接待人員全部古裝打扮,池邊亭檐上斜掛著“太白遺風”酒旗,游人可入內小酌,憑欄觀看前面亭子里杭州黃龍越劇團表演的戲文。也可在黃龍古洞前聆聽國樂古曲,音響經古洞反射十分宏亮,曲畢大有余音繞梁的感覺。
跨進山門,沿著園路緩緩上升,道旁松篁交翠,迎面粉墻阻路。透過那九個雕著龍形的花窗向空窺視,可見粉墻內翠竹蕭疏,亭臺隱約,愈益引起人們尋幽探勝的興趣。
轉過粉墻,步入二門,眼前豁然開朗,只見曲檻畫廊環(huán)繞之中,涵藏著一泓碧玉似的清池。池畔假山重疊,山石蔓掛,在斑駁的苔蘚里露出一個頭角崢嶸、威武蒼勁的黃龍頭,龍嘴中一股清泉如珠簾倒掛傾瀉而下,鏗鏗鏘鏘,聲如鳴琴。瀑布兩旁的山石上,分別鐫刻著"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八個擘窠行草,點出了景點。
黃龍洞已成為現(xiàn)代人尋古探幽的好去處。既有幽奇洞壑,精巧亭臺;又有茂林修竹,怪石清泉,整座園林覆蓋于森森濃萌之中,顯示出一派“藏龍臥虎”的神幽。
黃龍洞,位于棲霞嶺后山麓上,從岳廟邊山徑上去,左右二山夾峙,路旁有翠竹千竿,景色清幽,過劍門關,紫云洞、白沙泉,全程行約l公里。
黃龍洞,宋、元、明、清皆為佛教勝地。民國 11年(1922)改為道觀。杭州解放后,由園林部門接管,整理綠化環(huán)境,修繕亭廊樓閣,成為北山風景區(qū)的主要游覽景點之一。文化大革命初期,水池巖壁上的噴水龍頭被砸毀。部分亭廊建筑年久失修而倒坍。
1979年至1980年,投資13.5萬元,修繕門樓、大殿等建筑,重塑龍頭,恢復黃龍吐水景觀。為增加園林空間層次,利用原香客住房院落基地,辟建方竹園,種植方竹。
1985年,黃龍洞以“黃龍吐翠”之名被評為新西湖十景之一。同年,辟黃龍洞為仿古園,服務人員均為古裝,園內演奏古樂和演出越劇,并設有游人參與的游藝設施,成為一處特色旅游點。
1989年,投資37.64萬元,在進口園路右側建汲古園,內設戲臺和杭州地方特色的商肆。
1995年,為適應旅游形勢的發(fā)展,充實文化內容,改為以“緣”文化主題公園。
2001年11月至2002年5月底,對黃龍洞景區(qū)進行了改造與擴建,增設園外公共綠地74171平方米,改善了園內外的環(huán)境。
黃龍洞又名“無門洞”、“飛龍洞”。據(jù)傳有和尚名慧開在此建寺修行。一天,一聲驚雷山裂,有清泉自石中出,有傳說黃龍隨慧開而來,因名黃龍洞。
黃龍頭是根據(jù)一個悲壯的民間故事而塑的。傳說古代離此不遠的紫云洞里,住著一老一小兩條黃龍。一天,老黃龍忽然作惡,噴火焚燒杭州城。小黃龍大義滅親,帶領眾人把西湖水灌進紫云洞,淹死老黃龍,撲滅大火;而小黃龍也在這場搏斗中死去。人們流著眼淚把小黃龍安葬,淚水滲進小黃龍的心窩,又從它的嘴里溢了出來,于是小黃龍的墳上就流出一股小瀑布。為了紀念小黃龍,就在瀑布流出的地方塑上黃龍頭,并把這個地方命名為“黃龍洞”。清末成為杭州道教宮觀,至今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