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歷史
上院奇峰寺始建于唐朝寶歷二年(公元826年),下院萬壽禪院始建于北宋紹圣年間(公元1094年—1097年)。洪山禪寺是禪宗南宗惠能一系發(fā)展成的臨濟、溈仰、曹洞、云門、法眼五宗之中的曹洞宗發(fā)祥地之一,在佛教界享有盛譽。特別是達摩祖師第十五代弟子報恩禪師(公元1058年—1111年)住持大洪山十方禪院期間,“著有《語錄》三卷,集《曹洞宗派》錄三卷,授《菩提心戒》儀文一卷并傳于世”,豐富了博大精深的佛文化寶庫。這些經(jīng)典對海外佛教界有著極大的影響。
1984年9月和2000年9月,日本駒澤大學佛教學者、專家兩次到隨州大洪山尋根訪師,并由日本帶來有關(guān)洪山古寺的珍貴史料。由此可見,大洪山的佛教在海外也飲譽甚廣。
目前,在日本曹洞宗尊日僧道元為太祖。道元(公元1163年—1228年)于南宋嘉定十六年(公元1223年)由日本來華,在天童山受戒?;厝蘸蠼ㄓ榔剿拢ń袢毡靖L锟h)和以后建的總持寺(在今日本橫濱市)為日曹洞宗祖庭。永平和總持二寺便為日本佛教界曹洞宗本山。
大和元年(公元827年)5月29日,善信坐化前,還記著曾向龍神許下以身代牲的諾言,毅然割下自己的雙足以祭龍神。奇怪的是雙足割斷后,白液滂流,很快又停止了。雙足留鎮(zhèn)山門,肉色久而不變。后人傳為鎮(zhèn)寺之寶——“佛足”這舍身為民的動人故事上奏皇帝,唐文宗李昂賜名善信“慈忍大師”法號。御書院額“幽濟”。以后在此祈雨累有奇驗,皇上又累加寺號,賜名“靈濟”。并將殿中12尊神像封爵為王、公、侯等職。自此,洪山禪寺名揚四方,寺院香火逐漸興盛起來,鄰近郡縣的善男信女進香不斷,各朝皇帝多有賜額。
后晉天福年(公元939年),高祖皇帝石敬瑭賜名“奇峰寺”。
北宋紹圣元年(公元1094年),哲宗皇帝趙煦詔命達摩祖師第十五代弟子河南嵩山少林寺僧報恩禪師為大洪山十方禪院住持。據(jù)報恩禪師塔銘文載:皇帝詔曰“隨州大洪山律寺為禪院,人謂大洪基構(gòu)甚大而荒廢已久非有道德服人不可以興起”。
由此而知,在北宋年間洪山禪寺這塊佛教叢林已具相當規(guī)模。
報恩禪師主持大洪山十方禪院期間,把山頂(即現(xiàn)寶珠峰)推平,將荒廢的殿堂重新修復、擴建,使“大洪山精舍壯觀天下”。剌使張商英為之作記。
在報恩禪師恢復擴建山頂?shù)纳显和瑫r,為了照顧山上年長的僧人,便在山南的大湖邊(現(xiàn)今復修的寺院處)建起寺院,取名為“隨州大洪山十方崇寧保壽禪院”。元朝后改名“萬壽禪院”或“萬壽禪寺”。北宋政和五年曾擴建,有僧人500多名,為此院的鼎盛時期。明朝正統(tǒng)年間又增建殿閣,不久遭火災。明嘉靖初復建天王殿及方丈室,后遭兵燹。清道光四年(公元1825年),幾位方丈向州牧請求置田畝,萬壽禪院重振香火。
山頂?shù)纳显红`濟寺在報恩禪師圓寂后,接替他的住持禪師也是達摩祖師的第十五代弟子芙蓉道楷(1043年——1118年),在道楷主持洪山禪禪寺期間,是曹洞宗發(fā)祥大振之時。其后又因戰(zhàn)亂,上下兩院遭到破壞,僧人逃散。直到南宋紹興年間(1131年——1162年)。院宇得到復修,僧眾返回達到700余人,靈濟寺又次復興。
南宋端平年間(1234年——1236年),金兵南侵,隨州成為主要戰(zhàn)場,荊湖制置使孟珙和都統(tǒng)張順為保護洪山禪寺鎮(zhèn)寺之寶“佛足”、僧眾和經(jīng)文,將洪山禪寺部分僧人及佛足遷往武昌東山,改東山寺為洪山禪寺(即現(xiàn)今武昌洪山寶通寺)。易東山名為“小洪山”。以紀念寺宇的發(fā)祥地。
元世祖忽必烈南征時駐軍武昌,特請“佛足”隨軍,以鼓舞三軍將士學習慈忍大師舍身忘我精神,為消滅南宋王朝,建立大元王朝舍身忘我而戰(zhàn)。他做皇帝后,一次夜間夢見慈忍大師請求將雙足送回故里。忽必烈即派欽差大臣專程護送佛足回武昌洪山禪寺,南下途中,聽士兵們說佛足越抬越重,當他們行至河南許昌丈地堡時,佛足沉重無比,抬挪不動,欽差大臣派人飛報元世祖,元世祖旨令就地建寺供奉,并將當?shù)氐牡孛哺臑楹樯健_@雙佛足后來在兵荒馬亂中被寺內(nèi)和尚帶走,因年代久遠,最后下落何處無以考證。
忽必烈為了紀念慈忍和尚,詔令武昌洪山禪寺,在寺內(nèi)后山建“靈濟”塔。(“靈濟”為唐文宗賜加的寺號)。
明朝天順元年(1457年),山頂?shù)纳显阂哑茽€不堪。一百四十六年后,到明朝萬歷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四川僧人廣祥、廣吉自五臺山掛錫到大洪山,重振大洪山禪寺院,經(jīng)過二十一年的努力,直到明朝崇禎七年(1634年)二月才得落成,建有大佛殿、祖師殿、鐘鼓樓、護法伽藍殿、左右方丈室,靈峰寺又現(xiàn)昔日盛容。明思宗朱由檢皇帝賜其匾額“楚天望剎”。
清朝嘉慶初(公元1796年——1798年),山頂?shù)纳显河值靡灾匦蓿`峰寺的香火又得興旺。
公元1931年以后,由于國內(nèi)戰(zhàn)亂不斷,大洪山區(qū)很多寺院遭到嚴重破壞,洪山禪寺上院也難幸免。1942年抗日戰(zhàn)爭期間,寺院又被摧毀,僧人散游。至今在山頂殘存有清朝湖廣兵馬道陳維舟題的一幅楹聯(lián)“漢東地闊無雙院,楚北天空第一峰”。在洪山禪寺下院(十方萬壽禪院)舊址處還豎有宋、元、明、清四朝大塊古石碑五塊,僧人曾在寺東西側(cè)辟有塔林兩處,東塔林還有古塔一座和造型精美的多座寺僧塔。
古時,洪山禪寺名馳華夏,譽蜚海外,這里不僅是名山名寺,而歷代宗師中大德高僧也層出不窮,無論是開山祖師慈忍大師,還是重振香火的報恩禪師,都是當時佛教界的佼佼者。唐代大德高僧玄奘是我國第一位去西天取經(jīng)的僧人,而我國第二個去西天取經(jīng)的僧人便是洪山禪寺善洪和尚(襄陽鷲嶺沙門)。北宋真宗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春,他自洪山禪寺出發(fā),前往天竺(今印度)取佛經(jīng)及佛牙、舍利。自秦州(今甘肅天水市)永寧寨出國,歷經(jīng)39國,入尸毗國,得佛牙5枚,佛舍利50粒和佛經(jīng)。途經(jīng)大小雪山75座,江河深不見底者大小35渡,餐風露宿更不須說,用了13年的時間于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四月返回京城(今河南開封),宋真宗皇帝趙恒到便殿親自迎接,并賜紫衣銀絹。善洪不戀京城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告別皇上,回到洪山禪寺。善洪回到大洪山后病逝,同佛牙、舍利并葬于大洪山。具體葬于何處尚待考證。洪山寺院在歷史上幾興幾落,古建筑最后一次毀于清末。
1995年,隨州市政府批準復建和開放洪山禪寺。于1996年破土動工,歷經(jīng)十年的艱苦歲月,終于在2005年9月初9日,洪山寺院落成,正式開光,千年古寺,佛光再現(xiàn)。現(xiàn)今復建的洪山禪寺,建有山門,二十護法神廊、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祖師殿、客堂、藏金閣、僧人齋房、流通處等房屋近百間,洪山禪寺像一顆閃閃發(fā)光的明珠呈現(xiàn)在大洪山景區(qū)的萬頃綠波之中。
復建的洪山禪寺在大洪山萬壽禪院舊址上。此地正處在九龍拱拜、群山環(huán)抱之中。左“青龍”逶迤騰綠浪;右“白虎”伏首聆禪機;北“寶珠”峻峰抵天,復窮嶺以排空;南劍口飛瀑懸掛,灑甘露而噴珠。新院宇飛檐斗拱輝增日月,碧精舍紅墻金瓦光爍云天。
基本概述
大洪山山連山山山相連,洪山寺寺接寺寺寺連接,“精舍狀觀天下”,為佛教圣地。據(jù)《大洪山志》記載,除洪山寺上院(靈峰寺)和下院(萬壽禪院)外,自唐以后陸續(xù)在以主峰(寶珠峰)為中心的大洪山崇山峻嶺中還建有寺廟26座,它們是:四圣庵、吉祥庵、廣德寺、回龍寺、雨臺寺、望湖寺、妙濟寺、泉興寺、東白云寺、觀音寺、華嚴寺、太極庵、圣泉寺、蓮臺寺、千佛寺、太陽寺、查山寺、黃龍寺、寶峰寺、香云寺、南岳廟、東岳廟、三圣庵、李家廟、西白云寺、高峰寺。諸寺院逸韻鳴佩與霄鐘合弦,眾僧人妙語誦經(jīng)共神梵分音。播蔭四空朗照八極,撒祥九天燭明三界,整個大洪山麓禪院香散六珠鐘聲響徹群峰,佛寺華飄五色經(jīng)韻播瑞崇嶺。由此可見:大洪山區(qū)內(nèi)寺院星羅棋布,香客信士絡(luò)繹不絕,晨鐘暮鼓彼落此起,在湖北首屈一指,與位于湖北省西北的道教圣地武當山遙相抗衡。
洪山禪寺分上下兩院,位于寶珠峰頂?shù)纳显菏贩Q“幽濟寺”、“靈濟寺”、“靈峰寺”、“楚天望剎”;位于山麓南面的下院史稱“保壽禪院”、“萬壽禪院”或“萬壽寺”。洪山禪寺是它們的俗名,也是后人對上下兩院的統(tǒng)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