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釵記》是明代戲劇家湯顯祖創(chuàng)作的戲劇劇本,他根據(jù)唐人蔣防傳奇小說《霍小玉傳》的主要人物和故事主干創(chuàng)作了《李十郎紫簫記》,后又在《紫簫記》的基礎上創(chuàng)作了更為成熟的《紫釵記》,堪稱湯顯祖“臨川四夢”第一夢。
《紫釵記》是湯顯祖的作品,創(chuàng)作于南京任職時期,全本共五十三出,與《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合稱為“臨川四夢”。
隴西才子李益,游學長安,年過弱冠,尚未娶親,便托鮑四娘為他尋佳配。四娘應諾,想到霍王府小娘霍小玉,年方二八,才貌俱佳,況四娘又是小玉的歌舞教師,便想將小玉介紹與李。她知小玉要在元宵節(jié)去觀燈,便約請李益去約看。元宵這晚,李益與崔允明、韋夏卿二友同去街上觀賞。小玉和母親鄭六娘,丫環(huán)浣紗也來觀燈,忽見前面有幾個秀才,忙避開,不小心頭上佩帶的紫玉燕釵掛在梅樹梢上,被李益撿到。小玉發(fā)覺釵子丟失,忙來尋找,兩人相見。小玉已從鮑四娘處聽到過李益的詩才名,今一相見,更覺李益可愛,求還玉釵,李益推說讓個媒人送還。第二天,鮑四娘受李益之托前去說親。四娘手持紫玉釵,說李益托她來求盟定。小玉心中暗喜,推說需母親定奪。鄭六娘聽了鮑四娘的話,又女兒不反對,也就應允了。良辰吉日,李益從崔韋二友處借了駿馬、仆役前去與小玉拜了花燭?;楹蠖饲樯钜鉂?。一天,書童秋鴻報說天子幸洛陽,開場選士。主仆二人立即準備行裝,李益、小玉忍悲分別,山盟海誓,雙雙惜別。殿試發(fā)榜,李益高中狀元,權貴盧太尉,專權當朝,欲從士子中選婿招贅。令士子們去太尉府進見。因李益不去盧府,太尉記恨,表薦李益去玉門關外隨軍參軍,不得還朝。而李益不知,高中后便回長安與小玉相聚。這時使臣來報,令李益即刻去邊關劉節(jié)鎮(zhèn)處任參軍,李益只得與小玉在灞橋折柳盟誓而別。李益一路風塵到了玉門關外。節(jié)鎮(zhèn)劉公濟是李益朋友,知參軍是李益,非常高興。玉門關外有小河西,大河西二國,最近因受吐蕃扶制,正準備歸順吐蕃。李益下書二國,責二國歸順,否則就興兵誅討。又分兵截斷吐蕃西路,使得二國來降。小玉自別了李益,日思夜想。李益也日夜想念小玉,畫了幅《征人聞笛望鄉(xiāng)》畫并托人帶給小玉。盧太尉見李益因功受賞,又生一計,奏請皇上升李益為秘書郎,改任孟門參軍,不準歸長安,即去赴任。這時盧太尉正奉命鎮(zhèn)孟門,李到孟門后,盧又要招李為婿。李推說已有妻子而未從。盧即派人送信給小玉,說李已招贅在盧府。不久,盧與李奉命還朝,盧把李軟禁在盧府。小玉接到假信,十分傷心,怨恨李益薄情,但又不十分相信。為了尋訪李益蹤跡消息,家資耗盡,最后變賣了信物紫玉燕釵,恰被盧府買去。盧太尉得知此釵乃李、霍定情物,就命堂侯官之妻扮做鮑四娘姐姐鮑三娘,向李益獻釵。李益見釵大驚,鮑三娘卻說小玉已另嫁他人,方變賣此釵。盧太尉趁機要李益以此釵聘娶他女兒,李益仍婉言回絕。俠士黃衫客聽說了李益負情、小玉病重事,慷然相助,要崔、韋趁牡丹花盛開之際,假稱無相禪師相請,到崇敬寺飲酒。黃衫客持李益到霍府,使之與小玉相見,監(jiān)督李益的盧府士兵無可奈何。李益、小玉相見后,始知一切都是盧太尉指使人所為。李益又給拿出玉釵,于是兩人嫌疑冰釋。李益把紫玉釵給小玉戴上。黃衫客又把盧太尉專權李益和小玉受屈一事參奏主上,最后主上降旨:加封李益為集賢殿學士和鸞臺侍郎,霍小玉為太原郡夫人、鄭六娘為滎陽郡太夫人。
《折柳》、《陽關》兩折在舞臺上經(jīng)常演出,是敘述李益奉旨隨征,霍小玉在灞橋餞行,著重地描寫了夫妻間惜別的情愫,終于在三軍催迫之下,無可奈何地登上征途,各自分別。
湯顯祖(1550-1616),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江西臨川人。明代著名的戲曲作家。自幼刻苦攻讀,博覽群書,早年即有文名。因不肯依附宰相張居正,直至萬歷十一年(1583)才考取進士。任南京禮部主事時,上書批評時政,觸怒皇帝,被貶廣東徐聞縣典史,后遷浙江遂昌知縣。萬歷二十六年(1598)棄官。此后家居十八年,以文墨自娛。著有玉茗堂四夢(《紫釵記》、《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和《紫蕭記》。
《紫釵記》作為湯顯祖最具代表性的劇作之一,廣為流傳,被改編為昆曲、粵劇、京劇等多種戲曲表演形式,是中國古典戲曲瑰寶。
《紫釵記》的劇情取材于唐代小說《霍小玉傳》,湯翁在保留《霍小玉傳》主要人物和情節(jié)的同時,再造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別開生面地演繹李益和霍小玉美好、曲折的愛情故事,既繼承了《霍小玉傳》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又體現(xiàn)了湯顯祖的“情至觀”,堪稱“臨川四夢”第一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