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因居住在叢山峻嶺,溪坎堰旁。這些地方都自然棲息著各種蟲類。他們選取其中的少部份作為食品。如昆蟲類的大馬蜂、花腳蜂、七里蜂、小米蜂的幼蟲,再就是天牛和蜻蜓的幼蟲,天牛的幼蟲是蛀蟲、有松蛀、青杠蛀、絲栗蛀和葛藤蛀等。每當他們發(fā)現(xiàn)這類蜂群的時候,就通過各種方式追蹤找到窩巢,憑經(jīng)驗測出幼蟲豐滿時,就掏其窩、取其蟲,或鮮炒,或氽湯,或焙干香炒,其味特別鮮美。
在香炒的過程中,火候的掌握是關鍵。苗族的大廚們憑借豐富的經(jīng)驗和精湛的技藝,精準地控制著火候的大小,確保蟲子的香味和口感能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隨著溫度的升高,蟲子體內的油脂慢慢滲出,與香料和獨特的烹飪技巧相融合,形成了一種無法言喻的美妙風味。
品嘗炒香蟲,就像是一場味蕾的盛宴。它的香味濃郁而持久,獨特的口感讓人回味無窮。每一口都能感受到苗族人民的熱情和匠心獨運,仿佛置身于黔東南的山水之間,與大自然和傳統(tǒng)文化融為一體。
對于苗族人民來說,炒香蟲不僅僅是一種美食,更是一種情感的寄托。它代表著家鄉(xiāng)的味道,親人的溫暖,以及那份對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每當節(jié)日或慶典來臨,炒香蟲總是作為一道不可或缺的主角出現(xiàn)在餐桌上,與家人和朋友共享歡樂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