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大梯子崖又名黃河天梯,天梯龍門,有“天下黃河第一掛壁天梯”之稱。黃河大梯子崖位于山西省河津市,黃河龍門與石門之間。北望石門,南眺龍門,西臨黃河,東居呂梁,山河壯麗,風景獨特。這里有北魏時期人工開鑿的掛壁天梯,是傳說中登天梯,躍龍門的地方。黃河大梯子崖,相傳當年大禹治水時,在龍門山附近遇蛟龍阻擾,工程無法進展。大禹無計可施,便鑿出通天石梯(梯子崖),登上天庭,向天帝告狀。天帝遣天兵天將收服蛟龍,令其協(xié)助大禹治理水患。
黃河大梯子崖景區(qū)的第一大核心觀景區(qū)是——北魏古道梯子崖,據(jù)相關資料記載,梯子崖年代久遠,最早可追溯到北魏時期,崖壁上鑿痕雖歷經(jīng)風雨,仍清晰可辨。梯子崖是在懸崖邊依地勢,人工開鑿的之字形古棧道,由365個臺階組成,梯寬四五尺,每個臺階有七八寸高。在空中鳥瞰梯子崖的整體形態(tài)就如在一塊豎長的石頭上雕刻出365個臺階一樣,地形險峻、風景獨特、巧奪天工、令人震撼。
黃河大梯子崖的第二大核心觀景區(qū)是——七里畫廊桃花谷,桃花谷是山水景觀,顧名思義,早春時節(jié)漫山遍野的山桃花爭相斗艷,因以為名。谷內(nèi)清靜幽雅,植被豐茂,溪流潺潺,瀑布飄然,山石地貌形態(tài)萬千。四季景色更是各有特色,春季漫山桃花爭相斗艷,夏季滿目蒼翠,鳥語清脆,花香四溢,秋季醉人的紅葉如絲帶般飄灑在山谷的兩側,冬季萬物皆沉寂下來,積蓄力量,靜待來年,若運氣好,趕上一場飄雪,那真是仿佛可以洗滌心靈的美了。
黃河大梯子崖景區(qū)的第三大核心觀景區(qū)是——龍門之巔倚梯城,倚梯城位于龍門山之巔,是北魏時期的屯兵之所,北魏孝文帝曾西巡到此視察軍事祭祀大禹。
倚梯城內(nèi)有大禹文化博覽園和大禹廟化龍殿,化龍殿的對聯(lián)是——
上聯(lián):登天梯 瞻禹績 有志方能凌絕頂
下聯(lián):覽眾山 啟新程 無意自然躍龍門
橫批:化爾為龍
關于“天梯”和“龍門”的傳說:
相傳當年大禹治水時,在龍門山附近遇蛟龍阻擾,工程無法進展。大禹無計可施,便鑿出通天石梯(梯子崖),登上天庭,向天帝告狀。天帝遣天兵天將收服蛟龍,令其協(xié)助大禹治理水患。
隨后大禹率民眾晝夜奮戰(zhàn),為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最終在龍門山鑿出了一個像兩扇石門一般的豁口,使漫漫洪水奔涌而下,得以疏通黃河,治理水患,百姓安居樂業(yè)。
與此同時,原本居住在黃河上游的鯉魚卻被沖出了豁口,驟然跌落于石門之下,此處兩山壁立,水流湍急,鯉魚無法溯流而上,便與大禹夫婦理論,大禹的妻子涂山氏說道:“能躍上此豁口者,便可化為飛龍,騰云上天……”。
從那以后,每逢暮春桃汛季節(jié),便有無數(shù)的金色鯉魚循著黃河逆流而上,聚在外形酷似兩扇大石門的豁口之下奮力跳躍,偶有一躍而過者,頃刻化為蒼龍,騰飛九天之上。此后,化龍飛升之處便被大禹命名為“龍門”。
明代《三才圖會》記載:“此處兩山壁立,河出其中,賽約百步,兩岸斷壁,狀盡斧鑿,形狀似門,夏禹定為‘龍門’?!?/p>
東漢《三秦記》記載:“河津一名龍門,禹鑿山開門,闊一里馀,黃河自中流下,兩岸不通車馬。每逢春之際,有黃鯉魚逆流而上,得過者便化為龍。”
一是掛壁玻璃棧道,玻璃棧道取名:“明?修棧道”,「明」是聰明智慧之意,「修」為歷練修行之意。玻璃棧道全長約230米,垂直高差約150米,是抵達桃花谷的最佳路徑。旅行途中游客朋友在體驗空中漫步的同時,還可以欣賞飛流直下的桃花谷瀑布。
二是戶外觀光電梯,電梯叫“躍龍?zhí)焯荨?,寓意:一躍過龍門,平步上青云。觀光電梯建筑高度108米。
另外,還有兩個探險體驗項目:一個是電梯上面有兩層無護欄玻璃步道——“漫步青云”,另一個是電梯側面崖壁上的攀巖項目——“飛云渡”,可以讓沒有攀巖經(jīng)驗的人也體驗攀巖的驚險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