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血防紀念館坐落于鷹潭市余江區(qū)果喜大道,于1978年興建,40年來先后4次改造完善。全館占地面積6483平方米,建筑面積2464平方米,為長方形四合院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筑風格把現(xiàn)代融入古樸。紀念館主體部分高12.66米,正門外廊兩側聳立8根高11米的主柱,柱頂額枋中央懸掛著銅質鎦金中國血防紀念館館名。館名是原國務院副總理、余江籍人士鄒家華題寫的。
步入紀念館,迎面而來的是一組動人心魄的雕塑:高舉“一定要消滅血吸蟲”大旗的勞動人民、挺立人群之前的黨的干部、手持聽診器的血防醫(yī)務人員,展現(xiàn)出干部群眾與瘟神作斗爭的英雄氣概和磅礴力量。雕塑右側是毛主席所寫《七律二首·送瘟神》的手書,左側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血吸蟲病防治的重要論述。
中國血防紀念館的展廳依次分為序廳、血防展廳和尾廳,其中血防展廳分為五大部分,即瘟神肆虐、吹響號角、余江首捷、舉國行動、合作共享五個部分,全景式地展示了我國血吸蟲病防治歷程與成就。
整個中國血防紀念館游覽約半小時左右。
同樂園景區(qū)位于中國血防紀念館對面,是余江區(qū)的地標,以血防精神為中心,突出景觀、人文、休閑三大特色。為了紀念1958年余江徹底消滅血吸蟲病這一歷史功績,緬懷偉人,1978年同樂園內建起了送瘟神紀念碑。碑面刻著的是毛主席寫的《七律二首·送瘟神》。送瘟神紀念碑是同樂園的靈魂所在,鑄就了血防精神的的豐碑,為余江血防文化的傳承發(fā)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送瘟神紀念碑,建于1978年10月,通高6.5米,寬13米,正面刻有毛澤東同志《七律二首·送瘟神》詩篇手稿的全文。背面碑文刻有時任中共中央主席華國鋒的題詞,對弘揚血防精神、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具有重要價值,是中國血防文化的精神豐碑。
1989年為了紀念張果喜獲全國優(yōu)秀企業(yè)家稱號而建造。
張果喜是余江三面紅旗一顆星中的那一顆星。1993年3月,經國際天文聯(lián)合會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準,將我國紫金山天文臺新發(fā)現(xiàn)的、國際編號為3028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張果喜星”。張果喜是中國第一個獲得小行星命名榮譽的企業(yè)家,也是當時世界上以名字為小行星命名的最年輕的人。
余江鄒韜奮研究所于2003年元月20日注冊成立,占地面積230平方米,是由終生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鄒華義所長自費創(chuàng)辦的一所以研究韜奮思想,弘揚韜奮精神為宗旨的民間學術團體。
我國卓越的新聞記者,杰出的政治家、出版家,偉大的愛國者和共產主義戰(zhàn)士鄒韜奮,字恩潤。恩潤亭就是為了紀念鄒韜奮(祖籍江西余江)而建造,由原全國政協(xié)常務副主席葉選平題匾。
禾暢榭臨湖而建,鏈接血防文化景墻和送瘟神紀念碑,是觀賞小西湖美景的絕佳場所。
藍田宋家隸屬于鷹潭市余江區(qū)平定鄉(xiāng),是中國血防紅旗博覽區(qū)的實景參觀點、重要組成部分。在全國率先消滅血吸蟲病,樹立了血防戰(zhàn)線的第一面紅旗,鑄就了余江區(qū)“戰(zhàn)天斗地、敢為人先、不達目決不罷休”的血防精神?,F(xiàn)建有豐碑廣場、《七律二首·送瘟神》景墻、血防紅旗干部學院、枯木逢春等13處景觀,規(guī)劃建設紅雨藍田、七彩花田等農業(yè)產業(yè),將打造成精神高地、血防圣地、振興熱地和干部教育培訓基地,建成全國血防文化旅游新村。
火車:到鷹潭火車站或鷹潭北站下車(鷹潭北站需乘坐23路城際公交到鷹潭火車站,路程大約10公里左右)→在鷹潭火車站搭乘去余江城區(qū)的汽車→打車至中國血防紀念館即可。
自駕:自駕的朋友,可按照導航提示,定位中國血防紀念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