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鼻青島龍(Tsintaosaurus spinorhinus)是鳥腳類恐龍中鴨嘴龍科(Hadro-sauridae)、青島龍屬(Tsintaosaurus)的一個種,植食性。棘鼻青島龍是我國發(fā)現(xiàn)的著名的有頂飾的鴨嘴龍化石,也是我國首次發(fā)現(xiàn)的完整的恐龍化石。由于它是在青島附近的菜陽市金剛口村西溝發(fā)現(xiàn)的,頭上又有棘鼻狀的頂飾,所以以此得名。
棘鼻青島龍外貌與“標準”鴨嘴龍似無多大區(qū)別,只是頭頂上多了一只細長的角,樣子就像獨角獸一樣。有人說這只角應(yīng)向前傾斜,也有人說應(yīng)向后傾斜,還有人說根本就不存在這只角。至于對這只角的作用,更是眾說紛紜,它既不像武器,也不像其他冠頂鴨嘴龍那樣能擴大它自己的叫聲。那么,就是一種裝飾品。
棘鼻青島龍(Tsintaosaurus spinorhinus)是鳥腳類恐龍中鴨嘴龍科(Hadrosauridae)、青島龍屬(Tsintaosaurus)的一個種,植食性,體長約7米,生活在中生代的白堊紀晚期。棘鼻青島龍的化石標本非常完整,發(fā)現(xiàn)于中國的山東省萊陽。
棘鼻青島龍這具舉世聞名的鴨嘴龍是根據(jù)了幾近完整的骨架,總長約6.6米,而命名的。它特征處在于頭顱前方有一個長而中空的管棘垂直矗立。這個長棘除了一些推斷的功能(如,中央神經(jīng)系統(tǒng)冷卻功能)而外,可能是用來抵抗侵略的裝備。然而Taquet曾經(jīng)指出這個管棘或許是一個移位了的(或者復原過程錯誤擺置的)鼻骨,被誤放在頭骨的前方垂直立起的位置。若果真如此,那么青島龍可能就屬于一只扁平頭顱的鴨嘴龍類了。
棘鼻青島龍是一種植食性恐龍,它們主要以樹葉、果實和種子為食。棘鼻青島龍主要以四足行走,但在遭遇獵食者襲擊的時候,棘鼻青島龍會依靠粗壯的后足快速奔跑。除此之外,棘鼻青島龍也會以集群生活的方式來抵御獵食者的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