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鶴寺又名清白流芳清真寺,位于江蘇揚州南門街。同廣州光塔寺、泉州麒麟寺、杭州鳳凰寺齊為中國伊斯蘭教東南沿海的四大名寺。宋德佑元年(1275)由至圣穆罕默德十六世裔孫西域先賢普哈丁創(chuàng)建。明清重修,至今仍存有宋、元、明、清四代伊斯蘭教文化遺跡。受到中外穆斯林的珍視,在海內外享有盛譽。
大門對面原有照壁墻為“鶴嘴”(1958年拆毀);寺門是仿唐建筑,翹角牌樓,猶如鶴首昂起;從寺門至大殿,是一條狹長彎曲的甬道,形似鶴頸;大殿相當于鶴身。
大殿南北兩側有飛檐起翹的半亭,如同鶴翼(南側半亭即望月亭,北側半亭已圮);大殿后左右兩側庭院,有古柏兩株,謂之鶴足。
殿后原臨河,遍植竹篁,形如鶴尾(填汶河筑路后竹篁不存);大殿前,左右兩側各有水井一眼視為鶴目。
每逢伊斯蘭教節(jié)日,中外信仰者往往在這里聚禮,今日仙鶴寺已成為揚州和阿拉伯友好交往的一座標志。
公交站點:仙鶴寺
途徑該站點的公交:
29路、32路、55路(晚)、307路、313路、315路
《嘉靖維揚志》和《江都縣志》都曾記述:“清真寺在南門大街,宋西域普哈丁建。”他是伊斯蘭教創(chuàng)始人穆罕默德的第十六世裔孫,宋朝時從本國(古稱大食國),來到中國,學習中國的古老文化藝術,傳播伊斯蘭教。從當時首都洛陽出發(fā),途徑武昌沿長江到宋時阿拉伯人聚集較多的城市揚州傳教。武昌停留期間,他對黃鶴樓的古老建筑風格極感興趣,更對李白的“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的詩句贊嘆不已,不由激起他對仙鶴的遐想,認為如果百年之后,進入天堂,與真主同在固然不錯,假如死后,或到麥加圣地能乘黃鶴而走,不是更佳嗎?就這樣,他帶著這一想法來到揚州,在構寺時既符合伊斯蘭教寺院的要求,又突破阿拉伯圓形穹頂尖拱門等建筑特點,大膽地采用中國大屋頂殿宇的建筑形式,成為中阿人民友好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