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貯水山兒童公園位于青島市市北區(qū)遼寧路280號。周圍與泰山路、登州路,貯水山路和吉林支路相連。與遼寧路電子一條街相鄰。住宅稠密,人流密集。2005年公園面積18.23萬平方米(原為22.29萬平方米),職工57人,年游人量60萬人次。貯水山海拔80.6米,植被條件較好,有大片刺槐和黑松林。因兩峰對峙形成馬鞍,舊稱“馬鞍山”。
位于吉林路門南側。南北長62米,廊中段轉角處有圓亭相連,直徑8米,頂部半遮,淺紅色馬賽克貼面,均為鋼筋混凝土結構,花崗石地坪,半掩于西側黑松林中。廊南東端有石墻景窗,植有花灌木。廊外東側建有小型活動場地,彩磚地坪,供活動健身。
位于東峰頂部。亭廊結合,均為圓形雙層,層間高3米,鋼筋混凝土結構。廊子上、下周長各40米,廊外扶梯上下;亭位于圓廊東南外側,上、下兩層直徑均為6米。圓廊東端入口懸崖處,石砌高3米的半圓形樹池,栽有雪松1株。其周圍遍植黑松。底層圓廊石條長凳相圍,上層憑欄飽覽市北區(qū)風貌,原可北眺港口繁忙景色,如今高樓林立,視線受阻。
位于東峰西側山腰。方型長廊與閣式雙層亭聯(lián)接,鋼筋混凝土結構。長廊順山勢而建,廊長33米,花崗巖地坪。廊西端北部建石質門垛,上方刻有“觀景亭”字樣。方型閣式亭位北廊中央,閣西底層連接平臺,上層與南廊飄臺平行相接,兩層平臺均為50平方米。廊外栽植藤蘿與攀緣植物,周圍種植大片黑松林,是游人休息和觀近景之地。
園內綠化以黑松為主調,雪松次之,花木樹為骨干。園內山體坡緩,黑松成林,林間沿游覽路旁多栽植紫葉李、楓樹、合歡等觀賞樹種。主干道兩側以櫻花、碧桃具多,間植花灌木、大葉黃楊籬。月季、牡丹、玉蘭等多植于休閑區(qū)。路邊建有花壇,栽植時令花卉。遼寧路門以東甬道兩側40株雪松排列有序,已有近50年樹齡,綠樹成蔭。甬道南側高大楊樹、懸鈴木成林,林下和山坡黑松林地間鋪栽常綠草坪保持水土。文化活動廣場西北有2株銀杏,已有百年歷史,為三級的古樹名木。2005年,公園擁有各種喬、灌木102種4萬余株。喬木與灌木之比1:0.67,常綠喬木與落葉喬木之比1:1.8。
乘2路,5路,21路,24路,209路,211路,218路,222路,301路,305路,320路,325路,366路,機場巴士2號線,隧道3路,隧道7路公交車科技街站下。4路,205路,212路,308路,604路公交車少年宮站下車即可前往。
明朝初期,山頂建烽火臺,又稱“烽臺嶺”。1897年,德國侵占青島后,以德軍參謀長毛奇之姓建“毛奇炮臺”,稱“毛爾托克山”。1901年,山上建貯水量6000噸貯水池兩個,供市民用水,俗稱“貯水山”。日本第一次侵占時,改山名為“若鶴山”。
1915年,在西山腰處開辟平曠場地,修建日本“青島神社”,因其建筑類似中國廟宇,俗稱“日本大廟”,亦稱 “大廟山”。廣場正西至遼寧路修長約200米的寬大“參道”,正東有白色花崗石筑就的寬14米,4節(jié),109級臺階至山頂。日本“中國神社”廟貌壯觀,櫻花繁茂,景色絕幽,稱作“鶴山靈境”,是1939年評定的“青島市鄉(xiāng)二十四景”之一。1922年北洋政府接管青島,正式定名為“貯水山”??谷諔?zhàn)爭勝利后,當局曾將“青島神社”改為“忠烈祠”,以便每年7月7日在此公祭“七.七”事變和抗日戰(zhàn)爭期間為國陣亡的中國將士。此舉不被青島人民所接受而止。后改為煙臺國華中學的流亡校舍。建國前,山上樹木多遭破壞,綠地荒蕪。20世紀50年代曾為市北中學校舍。
建國后,經幾次有組織的大規(guī)模植樹造林,植被逐步恢復。1956年,市政府投資修建園內道路,淘汰枯萎死樹,補植黑松、雪松,修建荷花池,恢復綠地建成公園。同年,定名為“貯水山公園”。1957年,在遼寧路入口建石質門垛,并陸續(xù)建成培養(yǎng)溫室等?!拔幕蟾锩逼陂g,園內秩序混亂,管理困難,植物多有破壞。70年代在西南角建下沉式盆狀露天旱冰場,梯形看臺,可同時容納上千人,并經常舉辦文藝演出活動。商業(yè)部門在西部游覽區(qū)內搭棚蓋屋,開辦物資交流會(1980年在市政府干預下撤出)。1972年,青島電視臺在西峰山頂建電視發(fā)射塔和附屬建筑。1982~1983年,在市婦聯(lián)、市兒童基金籌委會的支持下,組建兒童公園籌建辦公室,發(fā)動社會各界集資,增設了部分兒童活動設施和建成12生肖雕塑群。
1984年,市政府決定封山3年,以兒童少年活動為主題,重新規(guī)劃建設,列入10個山頭公園建設之一,同年3月動工。由市商業(yè)局設計室與市建筑安裝總公司設計室,根據市園林局的規(guī)劃方案設計。由青島海關、青島鐵路分局、山東省商檢局、山東省海運局、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青島港務局、市水產局及市北區(qū)政府集資承建。新建大型兒童活動設施,大型彩色樂控噴泉、“園丁”雕塑,兒童閱覽室和觀景亭等3組廊亭。鋪設半環(huán)山車行道、游覽路,補建圍墻。由青島警備區(qū)、市北區(qū)政府承擔義務植樹,種植喬、灌木2.1萬株。公園建設總投資234.8萬元。其中上述承建單位集資203.9萬元,政府投資30.9萬元。1986年7月6日經市政府命名為“貯水山兒童公園”,同年11月建成開放。
1998年,市北區(qū)政府投資80萬元,修建遼寧路仿古園門,門內雪松路南側清除雜亂堆積物,鋪栽草坪5000平方米。2000年,市政府投資470萬元,進行綜合治理,修繕園林建筑、完善公園基礎建設。修建環(huán)山防火通道,鋪裝園內場地,改建雪松路甬道基石。增植黑松等喬木9376株,花灌木2.64萬株(叢);為防止山體水土流失,在部分坡地鋪栽草坪6.3萬平方米。2005年,拆除遼寧路園門,改造擴大門前區(qū),公園免費開放。
2005年公園綠線范圍劃定為18.23萬平方米。
貯水山公園名稱始定于1956年。1984年12月,中共青島市環(huán)境衛(wèi)生園林綠化管理局委員會將其改稱“青島市兒童公園”;1985年3月,改稱“青島市兒童公園管理處”,并定為副科級單位;1986年7月,經青島市人民政府命名為“青島市貯水山兒童公園”。
位于西山腰開闊地。占地1萬平方米。是公園主要活動區(qū)。場地由花崗石板和彩色地磚鋪設。場地中央圓形噴水池直徑15米,池中央建海螺和6個兒童戲水的石雕;沿少年宮建有長廊,總長60米,鋼筋混凝土結構,深紅色地磚地坪。兩側敞空,柱間設坐凳護欄。廊前建女教師全身“園丁”花崗石雕塑。均為1986年前后所建。1993年12月,中共市北區(qū)委,區(qū)政府在登山臺階路北側建“捐資助學”紀念雕塑。廣場以西,順緩坡而下甬道兩側栽有高大雪松,綠樹成蔭,形成一條自然的散步、健身甬道。廣場西北高大銀杏樹下設圍樹凳供游人休息。1996年7月,市北區(qū)政府命名為“文化活動廣場”。是一年一度“元宵會”、“蘿卜會”主會場。
建于1985年,位于園西北部。建有單軌架空游覽車。其后陸續(xù)增加航天飛機、宇宙飛船和小型單體活動設施。2001年,更新游藝設施,增加卡通城、豪華轉馬、晃橋及森林小火車。荷花池內增加碰碰船,后改為鴨形雙人游船。
即貯水山動物園,位于游樂場以東,占地3000平方米,建于2001年,展出獼猴、駱駝、狗、兔、貓、松鼠、鴕鳥、孔雀等40余種。
由原旱冰場改造,內設餐廳、茶座,可滿足不同層次游人需要。
現(xiàn)有市北區(qū)政府投資建設大型兒童游樂場,吸引各地游客前來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