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信仰起緣于福建莆田的湄州島,作為漁民海上的守護(hù)神,是在中國東南沿海、臺灣以及東南亞一帶十分盛行的一種民間信仰。在臺灣,媽祖更是被視為有求必應(yīng)的萬能女神,媽祖信仰十分普遍,是臺灣同胞的主要民間信仰之一。供奉媽祖的天后宮、媽祖廟遍布全島各地。在臺灣島上最早的媽祖廟是臺灣的大天后宮。
走進(jìn)臺南大天后宮時,才發(fā)現(xiàn)大天后宮那富麗堂皇,威嚴(yán)顯赫的氣派,已極盡了宮殿建筑的豪華壯麗。由大門朝里望,透過三進(jìn)逐次升高的天井和房舍狹長的空間,可以遙見那香煙繚繞、金黃帷幕下的全身媽祖神像。廟宇堂皇壯觀,信徒眾多,香火鼎盛。由于受到歷代官府的整修和保護(hù),大天后宮內(nèi)文物保存較多。廟中神像佛像也多為名家雕塑,石雕、木雕的柱、窗、梁都有很高藝術(shù)價值。還有許多古碑、古匾、古聯(lián)等珍貴的文物,據(jù)說單單古匾就有200多塊,平時無法全部掛出來。最寶貴的是雍正皇帝所賜的“神昭海表”、咸豐皇帝的“德侔厚載”、光緒皇帝的“與天同功”等御筆匾。由此可見,大天后宮與普通天后宮、普通廟宇相比,簡直就有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的感覺。
大天后宮原為「明寧靖王府邸」,施瑯攻臺后即進(jìn)駐寧靖王府,后來因得知康熙帝對其有「恃功驕縱」之評語,恐惹來殺身之禍,便撤出王府,并托言攻臺時得到媽祖庇護(hù),奏請康熙帝將王府改建為「大天妃宮」,以示不居功之意。
康熙廿三年,媽祖晉升為「天后」,大天妃宮隨即易名為大天后宮,是臺灣媽祖廟中最早稱「天后」者。
康熙五九年,并列入官方春秋祭典,自此奠定了大天后宮卓爾不凡的尊貴地位。
后來乾隆、嘉慶年間都曾進(jìn)行過整修。
日據(jù)時期,因原管理單位「三郊」益發(fā)衰微,大天后宮在年久失修、頹敗不堪的窘境下,一度面臨被拍賣命運,就在千鈞一發(fā)之際,恰好臺灣總督府文教局的官員來臺南視察古跡,與拍賣競標(biāo)人在大天后宮不期而遇,在了解大天后宮歷史背景后,向上級呈報,下令停售,才解除一場文化危機(jī)。
民國三五年,臺南新化大地震,大天后宮也遭波及,乘整修之便,信徒?jīng)Q議拆除原有的木柵門面,并在單檐三線脊上加一假四垂頂,以增加氣派,成為現(xiàn)今所見的廟檐景象。民國七四年,大天后宮以其歷史與文化地位,被列入臺閩地區(qū)一級古跡迄今。
大天后宮主要可分成四大部分,三川殿、拜殿、正殿、后殿,稱之為“四進(jìn)”。栩栩如生、尺寸碩大的媽祖神像是本宮最大的特征,是約300年前一位大陸泉州師傅所做,可說是臺灣泥塑雕像的代表之一。
一般廟宇門上皆繪有門神,而大天后宮為了顯示天后的尊貴,不繪門神,改以門釘替代來裝飾。大天后宮由于地位崇高,所以歷代名人所貢獻(xiàn)的匾額不勝枚舉,尤其歷代帝王御筆親題的匾額,更是深具歷史價值。
拜殿左右兩邊的墻上分別嵌有兩塊古石碑,其中施瑯將軍于康熙24年(公元1685年)所立的“平臺紀(jì)略碑”是現(xiàn)在臺灣所保存的最早清碑,書寫攻臺之經(jīng)過、安撫民心及善后處理的方法。大天后宮具有豐富的建筑特色與歷史文物,穿梭其間,宛如置身藝術(shù)殿堂,令人有如獲至寶的感覺。
由于臺南大天后宮改建于明朝的王府,富麗堂皇,威嚴(yán)顯赫,極盡古宮殿的豪華壯麗。氣派及特色自然不同于其他的一般廟宇。加上歷代官府整修保護(hù),文物保存較多。廟中神像佛像多為名家雕塑。
來到正門前,首先看到的是門前一對石獅,刻工精細(xì),造型獨特。入口大門高而威嚴(yán),并沒有傳統(tǒng)廟宇的彩繪門神,卻裝有許多突起的木質(zhì)乳釘,兩側(cè)是由花崗巖雕刻的八駿馬和龍虎圖,雄渾粗獷。正殿前有一丹墀石壁,雕有飛龍,踏波騰云,頗有氣勢,為其他廟宇所罕見,充分顯示帝王建筑的風(fēng)格。
大天后宮為三進(jìn)門式。由大門朝里望,透過三進(jìn)逐次升高的天井和房舍狹長的空間,可以遙見那香煙繚繞、金黃帷幕下的全身媽祖神像。媽祖慈眉善目,神態(tài)安詳。據(jù)說媽祖原來是粉紅面,但經(jīng)百年來受香火的薰繞,現(xiàn)在看到的媽祖已成了黑色的“香煙面”了。兩旁配祀千里眼、順風(fēng)耳二將的泥雕,表情細(xì)膩,體態(tài)生動,古銅色的肌膚、一塊塊突起的肌肉,顯得極為兇猛威嚴(yán),雕刻精細(xì)入微,栩栩如生,實為雕刻精品。兩邊的神龕里還供奉著東、西、南、北四海龍王和水仙尊王。神奇古怪,嶙峋不凡,也都被煙薰成了黑臉。這些都是與海上的航海、救難有關(guān)的神。該廟還有一個特色就是除了正殿的媽祖稱為大媽外,還配有所謂的“二媽”、“三媽”的媽祖神像,造型僅為大媽的一半,臉色為粉紅色,兩眼張開,與媽祖神像眼瞼呈下垂?fàn)畈煌?/p>
大天后宮各殿布置雅潔,具有古宮殿的氣派,石雕、木雕的柱、窗、梁都有很高藝術(shù)價值。如宮中的柱子變化就很多,有圓柱、方柱、八角柱,上面刻寫了不同字體的檻聯(lián)。柱子底下安基的石珠也有方形、圓形、八角形、鼓形、梅花形、蓮花座形等多種變化,并且刻有各式各樣的美麗浮雕。在第二進(jìn)的后面有一個水井,稱為龍目井,至今仍有甘泉。
臺南大天后宮還有許多古碑、古匾、古聯(lián)等珍貴的文物。據(jù)說單單古匾就有200多塊,平時無法全部掛出來。最寶貴的是雍正皇帝所賜的“神昭海表”、咸豐皇帝的“德侔厚載”、光緒皇帝的“與天同功”等御筆匾。還有三官大帝神龕上同治四年的“一六靈樞”匾,色澤烏黑,雕有云紋,書法俊秀,十分引人。古碑有施瑯的《平臺記略碑記》、《靖海將軍侯施公功德碑記》、《重修天后宮增建更衣亭碑記》等8塊。廟中還存有清代時期所鑄的銅鐘、香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