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
一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一戶人家院子里突然起了火,火勢兇猛,必必剝剝,很快就烈焰沖天,把院子里的東西都燒光了。這時宅院的主人匆匆趕回家,只見一片廢墟,驚得目瞪口呆。忽然一陣香味撲鼻而來。主人循著香味找去,發(fā)現(xiàn)原來是從一只燒焦的小豬身上發(fā)出來的。主人看那小豬另一面,皮烤得紅樸樸的。他嘗了又嘗,味道很好。院子燒掉了,他很傷心,但卻為發(fā)明了吃豬肉的新方法而欣慰。這個傳說,源于18世紀英國大學者查理·蘭姆《談談燒豬》一文。
二
傳說上古時有個獵豬能手,平時以獵取野豬為生。他的妻子為他生了個兒子,取名火帝。兒子稍長大后,父母每日上山獵豬,兒子在家飼養(yǎng)仔豬。有一天,火帝偶然拾得幾塊火石,便在圈豬的茅棚附近敲打玩耍,忽然火花四濺,茅棚著火,引起一場大火。火帝到底是個不知事的孩子,平時也沒有見過什么好玩的,見茅棚起火,不但一點兒也不擔心害怕,反而感到很開心。他驚奇地聽柴草的劈啪聲和仔豬被燒死前的嚎叫聲音。待那些豬叫聲停止了,這場由火帝引起的火災也自行熄滅了。在被燒過的廢墟中一股聞所未聞的香味飄散而至,是什么東西這么香?火帝撿開雜物,循味探尋。他找來找去,驚奇地發(fā)現(xiàn),這誘人的香味發(fā)自皮燒焦肉烤熟的仔豬。那誘人的色澤,饞人的香氣,早已令火帝垂涎三尺。他情不自禁地用手去提那豬腿,卻被豬皮表面吱吱作響的油猛燙一下,他忙用嘴唇去舔那燙疼的指頭,卻意外地嘗到了香美的滋味。
火帝的父母親狩獵回來,見豬棚化為灰燼,仔豬全被燒死,正要喊來火帝問個究竟時,只見火帝向父親呈獻上一道美味菜——一只燒烤得焦紅油亮、異香撲鼻的燒乳豬。父親不但沒有責備兒子,反而高興得跳了起來,兒子發(fā)明吃豬肉的新方法了!據(jù)說,人類最早得知動物燒熟更加美味可口便是從此時開始的。
經(jīng)代代相傳,今天的燒乳豬早已改進烤法,且烹技十分精細,成為馳名世界的中國絕菜之一。
歷史背景
在我國,早在南北朝時,賈思勰已把烤乳豬作為一項重要的烹飪技術成果而記載在《齊民要術》中了。他寫道:“色同琥珀,又類真金,入口則消,壯若凌雪,含漿膏潤,特異凡常也?!币磺陌俣嗄昵?,我國的烹飪技藝已有這樣高深的造詣,實令世人贊嘆。
清朝康熙年間,烤乳豬是宮廷名菜,成為“滿漢全席”中的一道主要菜肴。隨著“滿漢全席”盛行,烤乳豬曾傳遍大江南北。在廣州,烤乳豬在餐飲業(yè)中久盛不衰,深受食客青睞。
用乳豬為主料制作而成,在舊京食饌中應算是“陽春白雪”,是宮廷中達官富紳宴飲時吃的一道名菜。后傳到各地,也是廣州最著名的特色菜,在譽滿中外的廣東燒烤中,此菜堪稱一絕。
制作原料
小乳豬一只(3000克),精鹽200克,白糖100克,八角粉5克,五香粉10克,南乳25克,芝麻醬25克,白糖50克,蒜5克,生粉25克,汾酒7克,糖水適量。
菜品特色
色澤紅潤,形態(tài)完整,皮酥肉嫩,肥而不膩,又鮮又嫩,入口奇香。其烤制方法早在公元前成書的《禮記》中就有記載,周朝時烤豬(炮豚)是“八珍”之一。直到清朝滅亡前,烤全豬還是宮廷宴席中的“上上品” 。
工藝流程
選料→整理→腌制→定形→燙皮→調(diào)脆皮糖漿→上脆皮糖漿→烤制→成品。
操作要點
(1) 選料
一定要選用專用品種,如香豬。重量在5~6千克,要求皮薄,軀體豐滿。
(2) 整理
按常法進行宰殺放血、退毛、去內(nèi)臟后,清洗干凈。然后,從臀部內(nèi)側(cè)順脊骨劈開,除去板油,剔去前胸3~4根肋骨和肩胛骨。再用清水徹底沖洗干凈,瀝去水分。注意不要損破表皮以保持外形完整;豬身表面一定要刮洗干凈;劈豬時應從肚腹處下刀且不能將刀口拖得太長,以能夠挖出內(nèi)臟為準。
(3) 腌制
將乳豬洗凈后放在工作臺上,把五香粉和食鹽擦抹在豬的腹腔內(nèi),腌約30分鐘,接著把調(diào)味醬、腐乳、芝麻醬、白糖、蒜茸、干蔥茸、洋蔥茸、味精、生粉、汾酒和五香粉調(diào)勻,涂抹在豬腹內(nèi),再腌約30分鐘。
(4) 定形
用一條長40厘米和兩條長13厘米的木條(長的作為直撐、短的作橫撐),在豬腹腔內(nèi)安上支撐,用鐵絲扎好,使乳豬定形,再在豬身的前后各插2根鋼叉,以便于烤制。
(5) 燙皮
將支撐好的乳豬用70℃的熱水燙皮,以淋至皮硬為止,然后揩干表面水分。經(jīng)過這個步驟后才能均勻地涂上一層麥芽糖漿。
(6) 調(diào)脆皮糖漿
為使成品顏色均勻,皮質(zhì)香脆,對所用脆皮糖漿的質(zhì)量要求甚高。具體調(diào)法是將麥芽糖放入小盆內(nèi),倒入150克開水,待其完全溶化后,再加人白酒和浙醋調(diào)勻,即成脆皮糖漿。調(diào)制時麥芽糖一定不能多用,因其含糖分,遇熱極易上色,致使成品發(fā)黑。
(7) 上脆皮糖漿
將脆皮糖漿均勻地涂抹在乳豬皮上,掛在通風處,吹干表皮。必須將豬皮表面的水分揩干,才可涂脆皮糖漿,才能涂均勻;涂上后風干,才可烤制。否則,成品會出現(xiàn)“花臉”現(xiàn)象。
(8) 烤制
烤制方法有兩種。一是用明爐烤制,用鐵制長方形烤爐,把爐膛燒紅,放人叉好的乳豬,在火上烤制。先烤胸、腹部,約20分鐘。再順次烤婆,昔、胸膀殛溈緩部鋅豬的全身特別是脖頸和腰部,須用針刺排出水分。同時,要進行刷油,將體內(nèi)、外烤滲出來的油脂擦去或抹平,以免流在皮或肉上,影響外觀。二是用暗爐烤制,采用一般烤鴨的烤爐。先將爐內(nèi)燒至高溫,把乳豬胴體放人爐膛內(nèi),烤制30分鐘左右。在豬皮開始變色時,取出來用針刺,并刷平滲出的油脂,再烤制20~30分鐘即熟。
不管哪種方法,烤時一定要勤轉(zhuǎn)動,才能達到色澤均勻。鑒別成熟的方法:察看豬身流出的油,呈清而帶白色時,證明乳豬已烤熟。
(9) 成品
把烤好的乳豬取出后,趁熱在表面刷上一層香油,即為成品。
傳統(tǒng)
烤乳豬是許多年來廣東人祭祖的重頭戲,幾乎是家家都少不了的應節(jié)之物,用乳豬祭完先人后,親戚們聚會大吃一頓。清明前,廣東各地的賓館、酒店都紛紛將烤乳豬作為清明祭品銷售的一大招牌,在大門口大做廣告。那一只只乳豬烤得焦黃,是祭祖儀式上最為誘人的祭品。清明期間,有點名氣的酒家可賣出燒豬幾百只,每只乳豬一般在2公斤到5公斤重左右。各地的養(yǎng)豬場每年到這個時候,都有小豬專門提供給各個酒家,用來制作燒豬。
行家提示
敢賣烤乳豬的飯館都不是那種街頭小館,都有一定實力,但是也不排除技術不到家或偷工減料的情況。主要是使用調(diào)料不全和烤制不到位。表現(xiàn)為豬皮顏色和口感不正,豬肉過老發(fā)柴,調(diào)料的香氣不足。還要防止吃到“剩貨”。如果豬皮抽縮,顏色黯淡,入口發(fā)硬,則定是“剩貨”無疑。
要能聞到多種調(diào)料香料復合的香氣。顏色發(fā)黑是火猛了,色發(fā)淺則是火候不到家。
消費支招
這是一道大菜,適合人多或高檔正式宴請,地位相當于燕窩魚翅,做主菜絕對夠格。若人較少也可以點“份餐”,雖然沒有“全豬”氣派,品嘗風味是沒有問題的。正因為是大菜,一般的飯館沒有,要到比較“正宗”的大粵菜館才能吃到,大多數(shù)情況下要事先預訂,并且對價格要有心理準備。
健康叮嚀
豬皮含大量膠原蛋白,有養(yǎng)顏健膚功能。乳豬較瘦,脂肪含量少,老年人亦可放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