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qū)介紹
三色湖位于西藏自治區(qū)昌都地區(qū)邊壩縣境內,距邊壩縣城約50公里。三色湖由黃、黑、白三種顏色的獨立湖泊組成,三湖成“品”字排列,自然景色十分宜人。2011年被列為西藏第一批自治區(qū)級風景名勝景區(qū)。
三色湖景區(qū)具有十分獨特的自然景觀、神奇的神話傳說和古老的文化遺跡。三色湖景區(qū)不但集中了高原湖泊、高山瀑布、千年冰川、奇山異峰和遠古沙棘林等自然景觀,同時,景區(qū)內還有700多年歷史的邊壩寺和400多年歷史的達宗遺址,三色湖景區(qū)民間鍋莊已被列入自治區(qū)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黑湖”呈“Z”字形,依山繞行。湖面景區(qū)被山影遮掩,黑色巖石山體直浸湖底,水深幽黑,因而得名“黑湖”;下端湖水穿過山縫,瀉入白湖,黑湖水滲瀉白湖后,因常年積沙淤積湖底,湖灘沙石呈白色,故得名“白湖”。白湖地處黑湖下游,面積約4.3萬平方米,地勢平坦,湖面平靜,相對開闊,白湖水流入河道,住入怒江上游支流;黃湖系死水湖,獨自成湖,面積最小,湖水渾濁,富含黃色礦物,得名“黃湖”;黃湖與黑、白湖兩湖究竟色炯異,三色風光相輔相映。三色湖湖邊綠樹成蔭,湖內生物資源豐富,水草茂密,尤以細鱗魚極多,野鴨等國家珍貴動物圍聚湖面,破光粼粼,美不勝收,賞心悅目。三色湖兼有湖泊、險山、河灘、積雪、花木、風情之美,景區(qū)內山峰高聳,草木蔥郁,鳥語花香,特別是進入湖區(qū)風景與高原自然生物圈形成有機和諧的統(tǒng)一整體,湖里的奇觀令人贊嘆不已。
地理位置
三色湖位于西藏自治區(qū)昌都地區(qū)邊壩縣境內,距離邊壩縣壩縣城約50公里。邊壩縣地處西藏東部、昌都地區(qū)西北部,念青唐古拉山脈南麓(北緯30.7°,東經94.7°);平均海拔高度為4000米以上;距地區(qū)所在地昌都489公里,距自治區(qū)首府拉薩市791公里。省道S303線貫穿境內,其南部與林芝地區(qū)的波密縣毗連,東、北、西部分別與昌都地區(qū)的洛隆縣、丁青縣,那曲地區(qū)的嘉黎縣、比如縣、索縣接壤。
地形地貌
三色湖景區(qū)屬橫斷山脈高山地形。
三色湖地處怒江峽谷斷層下陷帶,海拔均在4100米以上,地形復雜。三色湖由白、黑、黃三種顏色的三座湖組成,呈規(guī)則“品”字行排列,湖與湖之間由低山平臺隔開,均系山谷低洼地帶多年冰雪積水而成。白湖藏語稱“錯嘎”,湖色灰白,綠樹倒映湖面,魚兒跳躍湖上。黑湖藏語稱“錯那”,三湖中面積最大,面積約10萬平方米,蓄水量200萬立方米,遠看似墨,群山環(huán)抱,深不可測。黑湖與白湖有溪相連,宛如母子。黃湖藏語稱“錯斯”,三湖中面積最小,太陽光下,水色金黃,雨霧連天,湖土同色。三湖總面積約15萬平方米,存儲量280萬立方米。
氣候特點
三色湖景區(qū)氣候屬高原溫帶半濕潤氣候類型。有晴天多,日照長、太陽輻射強烈、日溫差大,氣溫偏低,四季不分明等特點。年最低氣溫-20℃,冬春多風,夏秋多雷雨冰雹,無霜期較短。年降水量約為600毫米。最熱月為7、8月,最冷月為12、1月。年平均氣溫為4.7℃。
自然資源
三色湖景區(qū)自然資源品種繁多,特別是礦產資源、森林資源、野生動植物資源、藥材資源極為豐富,數千畝遠古沙棘林高大挺拔,遮天蔽日,極為罕見。景區(qū)還蘊藏著水晶、脈石等非金屬礦。在三色湖湖畔,綠樹成蔭,有柏、松、楊、樺、沙棘等組成的森林,以及多種杜鵑、柳繡線菊、薄皮木組成的各種灌叢。湖內生物資源豐富,水草茂密,細鱗魚體大且量極多,還有野鴨等國家珍稀動物匯聚湖面。微風吹來,波光粼粼,美不勝收。同時還有盤羊、藏雪雞、棕熊、雪蛙、林麝、四不象、野牛等珍稀野生動物。該地還盛產貝母、蟲草、紅景天、雪蓮花、靈芝草、知母等藥材,是一座天然的寶庫。三色湖兼有湖泊、險山、河灘、積雪、花木之美,景區(qū)內山峰高聳,草木蔥郁,鳥語花香,特別是進入五月份春暖花開時節(jié),競相開放的杜鵑花滿山遍野,郁郁蔥蔥,充滿生機,是游覽觀光的最佳時期。
三色湖風光之秀麗純凈,其特有的湖區(qū)風景與高原自然生物圈形成有機和諧的統(tǒng)一整體。
周邊景點
普玉三色湖周邊景點有:妖精和烏龜、如來佛佛手印、藥師佛八兄弟影象、猛虎下山等位于山的右面,山的左面有二是一度母、十六尊者、八祥瑞圖、中間是大象雄偉的身資和大鵬落地的痕跡、財神寶庫大門上所印的字樣。潔白無瑕的白湖右側有釋迦牟尼影象,左側有龍圣白色的宮殿。深藍色如墨的黑湖中傳說可以看到金剛手大勢至的身影、黑湖為龍王的宮殿、菩提金剛所在地,它上邊為勝樂的宮殿,右邊有圣地地上鎖的石箱和金剛手金輪的影象。燦爛如金光閃閃的黃湖右側有雄偉的獅身和青龍升天的盆地。守護“三色湖”的有猛虎下山般的壁影和獅、龍、鵬的背影?!叭钡纳厦嬗忻茏谑虏康娜葜?、二勝六嚴等影像?!叭狈謩e是佛部文殊、金剛部金剛手、煉話部觀世飲之魂湖,小湖為巴斯巴的魂湖。
傳說有一天飛來了一只大鵬,路過三色湖時,看見三座湖像珍珠一樣閃閃發(fā)光,十分漂亮,就像帶到印度去。大鵬正準備帶走三色湖時,來了一頭大象,用鼻子擋住了大鵬的去路,就在黑湖、白湖和黃湖邊上變成了現在的大山。傳說三座神的顏色。走進三色湖,首先是兩座山,傳說這是兩位站崗護神的將軍,左邊的山稱為“夏熱果”,右邊的山稱為“旦青曲吉”,這兩位將軍守護著三座神。
達宗遺址位于邊壩縣邊壩鎮(zhèn)普玉一村,位于“三色湖”的黑湖和黃湖之間的一座山頂上,地勢險峻、規(guī)模龐大、氣勢雄偉。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達”是藏語,漢語譯為“虎”,譯為像在虎背似的山上建起來的“宗”,為達宗名稱的來源。
相傳達宗在歷史上經歷了三次演變。依次是達宗桑珠頗章、達宗碟巴和達宗宗。藏王赤松德贊時修建了180所經堂,那時請來了尼泊爾石匠,修建了達宗桑珠頗章。明末清初朝廷在此設碟巴,管理此地百姓,稱達宗碟巴。清中期西藏地方政權在此設宗政權,稱達宗,又稱達宗爾宗、達隆宗,后宗政權因土匪襲攏遷至邊壩寺,原宗址廢止。此地在歷史上出過很多活佛,古籍又稱大甭宗,屬于出活佛的奔堆,即“奔堆麥依曲卡”。是舊時邊壩宗的重要建筑,古建筑一直規(guī)模宏大,具有一定的文物考古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