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豆花是四川合江的特色小吃,“合江早豆花習俗”是四川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合江早豆花習俗,是合江人民早上到豆花館吃豆花的傳統(tǒng)民間習俗。這一習俗源于舊時合江鹽道船幫和馬幫的“豆花過早”。合江豆花制作工藝的嚴整,配料講究,豆花普遍都具有“色白質(zhì)嫩,綿韌細膩,窖水清甜可口,蘸水味美香醇”的獨特風味。
合江早豆花普遍味道好、價錢低。但合江早豆花的制作工藝講究,選用優(yōu)質(zhì)的綠蘭豆制作豆花,豆花色白質(zhì)嫩、綿韌細膩,配以多種佐料,如干辣椒、生辣辣、醬油、熟豬油、木姜油、蔥花、蒜末、大頭菜粒等,多達六十多種,可以滿足不同食客的口味需求?。
在吃豆花前,店家會先給顧客端一碗豆花窖水,這既有“奉早茶”的禮意,更為先滋潤腸胃,以利吃蘸有辛辣海椒佐料的豆花。
?合江早豆花的做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選材與浸泡?:首先,選擇顆粒飽滿、色澤亮麗的黃豆,用水浸泡兩到三個小時,確保黃豆充分吸水膨脹?。
2、?磨豆?jié){?:將浸泡好的黃豆用石磨磨成漿,磨漿時需要兩人合作,一人推磨,一人添磨,以確保豆?jié){細膩?。
3、?煮豆?jié){?:將磨好的豆?jié){用紗布過濾掉豆渣,然后加熱煮沸,煮的過程中要不斷攪拌,避免糊底?。
4、?點豆花?:豆?jié){煮沸后,需要加入鹵水使其凝固成豆花。鹵水的比例和加入方式非常關鍵,一般是一勺鹵水兌六到七勺水,邊加邊攪拌,直到豆?jié){凝固成豆花。
5、?壓制豆花?:豆花初步形成后,可以用筲箕壓制,使豆花更加緊密結(jié)實。
合江早豆花傳統(tǒng)習俗歷史悠久,淵源于唐宋時期的合江鹽道船幫和馬幫的“豆花過早”?!斑^早”是合江方言,意思是“吃早飯”,“豆花過早”就是“早飯吃豆花”。
合江從唐代起就成為川鹽入黔的重要口岸。四川自貢的食鹽順長江運到合江起岸,分水陸兩路,由船幫以鹽船載鹽溯赤水河運到貴州,馬幫以馬隊馱鹽經(jīng)福寶運到貴州。
有首川江號子這樣唱道:“大米飯,豆花湯,吃了三碗硬邦邦”。由于船幫在船上生火做飯不便,馬幫在馬棚生火做飯麻煩,為了能夠乘早趕路,也為了吃豆花經(jīng)飽耐餓,有力氣干活做事,因此早上就在豆花館吃豆花,由此出現(xiàn)了合江早豆花習俗的萌芽。
合江早豆花習俗能夠傳承和發(fā)揚,在于合江豆花人見人愛的優(yōu)良品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