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景區(qū)
煙雨池
衡陽八景之冠“雁峰煙雨實堪夸”的煙雨池,古時天將下雨,池中的水氣冉冉上升,如煙如霧,時隱時現(xiàn),宛如仙境。峰上有黃浦軍校畢業(yè)的湘籍老將軍唐天際手書渾厚蒼勁的“回雁峰”三個大字,池邊鐫刻著唐代詩人王勃、明代衡陽詩人陳宗契贊譽衡陽、回雁峰的詩詞佳句 。
上達(dá)
“上達(dá)”牌坊按明朝圖式復(fù)建。綠色的琉璃瓦,厚重的拱形山門,鐫刻麒麟吐須,獅子戲球,二龍戲珠,丹鳳朝陽。拱門上“上達(dá)”兩字。相傳是雁峰寺一燒火和尚用燒火棍所書。其寓意是上山、登高自此起步。兩邊的雁峰長聯(lián)由臺灣著名書法家洛夫先生書寫,共170個字,囊括了衡陽的風(fēng)景名勝、歷史名人。門坊背面有民國初衡陽書法家蔣鈐蘅的墨寶“莫作等閑觀”。它告訴人們不要小看回雁峰,山不在高,有仙則靈 。
雁峰寺
梁天監(jiān)十二年(公元513年),宏宣法師選回雁峰創(chuàng)建寺院,武帝蕭衍賜名“乘云禪”寺。隋代改為“雁峰寺”。唐朝改號“山門寺”。明清之際建“壽佛殿”。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1984年重建雁峰寺。正門懸掛趙樸初書寫的“雁峰寺”。泥金橫匾。寺院分前后兩殿:前殿為觀音殿,供奉著觀音菩薩;后為壽佛殿,金剛臺上。端坐著3米高的壽佛。相傳壽佛俗家姓周,湖南資興人,號宗慧,享年139歲(公元728年一一867年)。生前四方云游、傳道。曾留袈裟一件于雁峰寺。圓寂后常顯靈于湘南,明清之際又轉(zhuǎn)世為高僧,駐雁峰寺傳經(jīng)布道。傳說他生在郴縣,死在全州,成佛在衡州。
松風(fēng)亭
整個亭為仿松樹皮建成。亭的上方有書法家鄧磐石書寫的“松風(fēng)亭”三個字。亭邊有石刻陶鑄副總理的散文《松樹的風(fēng)格》。游人至此,坐松亭、看松樹、讀佳作,陶冶情操,激勵志向。
此君軒
據(jù)《衡州府清泉縣志)記載:“此君”是竹子的意思?!按司帯笔敲髂┣宄跽軐W(xué)家、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我國歷史上最杰出的思想家王夫之(1619——1692)出生地。原建筑早已蕩然無存。今據(jù)古書記載,重建二層樓并配以王夫之提筆凝思神態(tài)自若塑像,供游客憑吊。此處遍種竹子、加之護(hù)欄、窗欞、扶手、壁畫均以“竹”形裝飾,烘襯出王夫之寧折不彎的氣概。亭廊墻上鐫刻有王夫之撰文,蕭善卿書寫的瀟湘小八景詞 。
平沙落雁
瀟湘古八景之一。最早的傳說起源于唐宋之際。秋天將至,北雁南行,至衡陽不再南飛。此時湘江河畔,堤岸無垠,細(xì)沙如雪,蘆葦搖曳。雁群在此棲宿、覓食、嬉戲。北宋詩人米芾贊道:“陣斷衡陽暫此回,沙明水碧岸莓苔,相呼正喜無繒繳,又被孤城畫角催”。
此處以巧奪天工的藝術(shù)構(gòu)思,濃縮江岸精華,再現(xiàn)往昔“秋雁戲沙”美景。
回雁閣
回雁閣位于回雁峰的新區(qū)——回雁景區(qū),主閣高35米,四層四棱,頂部重檐如雁張翼,底部七十二根支柱,寓意“南岳七十二峰”,南北兩側(cè)有“聽瀑亭”和“攬翠亭”相依。整個建筑由衡陽市人民政府投資500多萬元于2006年建成,造型莊重古樸、典雅大方,是衡陽市標(biāo)志性建筑,有衡州第一閣的美譽。
為創(chuàng)建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提升回雁閣的文化品位和湖湘文化內(nèi)涵,將衡陽第一閣打造成能與岳陽樓、滕王閣媲美的“江南名閣”,2007年9月,衡陽市人民政府投資80多萬元對回雁閣進(jìn)行文化裝修。閣的四面均掛著原中國書法協(xié)會主席沈鵬題寫的鎦金匾額“回雁閣”三個大字?!八拿鎽邑摇笔墙?jīng)相關(guān)專家多次論證后定奪的方案,象征著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衡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蒸蒸日上的繁榮氣象。三層樓閣共裝修布展有精選的歷代文人、名人游衡陽留下的詩詞、楹聯(lián)23幅、《回雁閣記》木刻一幅及出自衡陽美術(shù)界名家之手、集體創(chuàng)作的《衡岳魂》、《王船山》、《平沙落雁》、《雁峰煙雨》等磨漆畫4幅。特別是懸掛于二層回廓歇臺間的巨型畫作“衡岳魂”恢宏大氣,栩栩如生地再現(xiàn)了大禹、杜甫、毛澤東、夏明翰、周敦頤、蔡倫等游歷過衡陽這片熱土的名人先賢的音容笑貌。
登上閣樓,極目遠(yuǎn)眺,湘江如帶,波光瀲滟,高樓大廈,鱗次櫛比,一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城市美景。
4·8詩詞選登
七律·登回雁閣遠(yuǎn)眺
李祚忠
精美巍峨展妙工,逐階首上興當(dāng)濃。
東觀船渡流波碧,西望霞飛落日紅。
四面寬街奔艷麗,八方大廈繞蔥蘢。
峰雖不峻名隆地,更待繁榮動宇中!
七律·回雁峰遠(yuǎn)眺
李祚忠
雁未歸時一碧空,峰巔放目景尤宏。
湘江北去帆浮影,衡岳南來樹減容。
萬廈摩天形似劍,七橋跨水勢如虹。
車聲人語盈街道,樓上旗飄綠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