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香大頭菜是江蘇宿遷地方傳統(tǒng)名菜。起源于明朝初期,又叫正德香菜或乾隆香菜。制作工序主要包括選料、清洗、削凈、鹽漬、晾曬、原鹵浸泡。曬干的大頭菜與炒熟的精鹽、五香(花椒、胡椒、八角、桂皮、茴香)粉、醋等摻拌均勻,裝入壇內(nèi),封存七天即可食用。五香大頭菜的特點是色澤鮮黃、香味純正、脆嫩爽口、口嚼無渣、辛辣味濃,有助增進食欲。
大頭菜原產(chǎn)西域,學名芥菜,又稱辣疙瘩。東漢時期,張騫使西域,開辟了絲綢之路,爾后西域的大頭菜傳入我國,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山東南部、江蘇北部。蘇北土肥水豐,人勤技精。宿遷栽種的大頭菜,個頭圓潤,根細無筋,辛辣味濃,質(zhì)地脆嫩,口嚼無渣,水份充足。明朝初期,宿遷鄉(xiāng)村街市就開設(shè)作坊腌制大頭菜,制作工藝不斷發(fā)展完善。
五香大頭菜的制作工序主要是:先選擇體大圓實,鮮亮光潔的優(yōu)質(zhì)大頭萊為原料,清洗后削凈,每個上頂部保留整體,以下部分分為四丫、六丫或八丫,放入鹽水淹漬,逐日翻倒,使鹽水浸勻,鹽份滲透入骨后,出鹵晾曬。
干至八成,再投入缸或池內(nèi)原鹵浸泡,這樣反復進行,直到其鹵汁被吸收,肉外都黃潤香脆為止。達到曬而不干,晾而不濕,綿中有脆,脆中有綿。
五香大頭菜,關(guān)鍵在于“五香”,即是用花椒、胡椒、八角、桂皮、茴香等五種主要香料,磨制成粉末狀摻均,滿撒在腌制過的大頭菜上,逐一掰丫敷搓,然后貯缸壓緊,密封嚴實。半年以后,鮮、香、脆、嫩,五味俱全,清脆爽口。